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在今天的廣東省寶安設立了東莞守禦千戶以及大鵬守禦千戶,歸屬東莞縣管轄。以期成為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的目的。朝廷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又將東莞縣分出一部另外設立了新安縣,寓‘革固鼎新,轉危為安‘之義.並在東莞守禦千戶所的基址擴建,建立新安縣治,新安縣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與縣治隔海相望的香港島,從來就是漁民避風出海捕魚的所在,也會有些走私商人和海盜在此做短暫停留。或是補充一下淡水蔬菜,或是在此地完成交易後離開。對此,新安縣也是心知肚明,但是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只要那些海盜不上岸滋擾劫掠,大家便是相安無事。
但是,從崇禎元年開始,這個荒涼的小島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豪商,在此購地起造房屋,設立堆房庫房,疏浚水道,建造碼頭。緊接著,便是無數的大船往來穿梭,將一船船的大米、白糖、精鹽、鐵器,棉布從船上卸下,運走一船船的人,或者是別的東西,甚至是那些看上去如同廢物的茶油枯,
當新安縣企圖派人上島一探究竟的時候,知縣大人在老家的父母有家書至,聲言派人送來的銀子已經收到了,還有那些綢緞、珍珠、珊瑚之類的也是一併收訖。信中還說,用南海的綢緞為父母親縫製的壽衣很是體面,二老很是欣慰云云。
看到這封家書,新安知縣如同洩了氣的皮球一般,人家將銀子和禮物都給你送到了老家,正是所謂先禮後兵的前半部,至於說那套為他的父母縫製的壽衣,則是潛臺詞。
“如果打算壞我的事,我可是把你爹孃的壽衣都準備了!”
於是,新安縣便一面心安理得數著按著月份送來的銀子,一面眼睜睜的看著一艘艘的紅單船從珠江口駛入香港島,將一船又一船的貨物運到廣州,甚至更加遙遠的地方。
但是,自從本年九月以來,似乎秋風乍起,從南海方向便不斷的有大船來到了香港島,在這裡安營紮寨,似乎要圖謀大事一般。看著遠處海面上遮天蔽海的白帆,不由得新安縣心中惴惴不安,一個勁的祈求各路神仙,“切莫讓這些海匪上岸滋擾!他們願意在荒島上待著便在那裡待著吧!”
事實證明,似乎各路神仙都聽到了新安知縣的禱告。
“這個海灣不錯,叫什麼名字?”
在香港島的海灘上,守漢牽著女兒華梅的小手,在沙灘上留下一連串大大小小的腳印,隨之留下的,還有華梅的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
“主公,我們現在的地方當地人叫做鯉魚門,這裡水深港闊,是我們水師進出的絕佳通道。”
熟悉這一帶水文地理的水師左翼統領張小虎,用腰間的佩刀做為指點江山的器物,為守漢和華梅一一介紹這裡的地理環境。
九月初五,駐守在榆林港的水師左翼揚帆起錨,東進來到了這個被守漢選中的錨地集結待命。抵達之後,便迅速的封鎖了這一帶水域,船隻南下可以,北上絕對是此路不通。
九月初九,守漢率領練習艦隊,以常勝號為旗艦,大小二十餘艘艦船浩浩蕩蕩的抵達了香港島,在張小虎派出的引水船隻帶領下,沿著鯉魚門水道進入海灣停泊。
此番前來,守漢沒有帶太多的陸營在身邊,只有兩哨近衛和一營的玄武營士兵,不過,令眾人驚訝的幾乎拿不住手中的望遠鏡的是,主公竟然將大小姐華梅帶了出來。
“主公這也太寵溺大小姐了吧?這是打仗,又不是遊山玩水。炮火連天的海上,一個九歲的女童,該如何在船上?”
腹誹歸腹誹,驚訝歸驚訝,眾人還是要承認這個現狀,況且,自從守漢執掌家業以來,那件事不是初看起來驚世駭俗的?可是那件事不是極為有利南中軍的發展的?
“算了!媽祖也是女的,也許大小姐是媽祖轉世呢!”有人想起了當年關於守漢是天帝選中的人物的傳說,為自己找著下臺階。
海鳥起伏翻飛,圍繞著一條小艇,它們試圖從這裡獲得一些食物,小艇旁,幾個水兵在海邊的礁石上將漁網中的獵物一一清理出來,準備作為晚上加菜的原材料。
“都打到了些什麼魚?”
在華梅歡快的腳步引領下,守漢一行人來到這幾個水兵跟前。
這幾個水兵是楚天雷練習艦隊的年輕人,乍一見到守漢和袖口上有著兩顆星星的張小虎還頗為緊張,“見過主公,見過統領大人!”
“船小,不能出海灣,只能到青洲、小青洲幾個小島附近。打到了些石斑魚、黃花魚、螃蟹、蝦之類的。給兄弟們晚上加菜!”
“可惜!要是大船就好了,我們遇到了兩條海豚,還看到了一群鯨魚,要是大船出海,來上一炮,獵上他幾條,全軍上下都有新鮮的鯨魚肉吃了!”
幾個水兵從最初的緊張中解脫出來,開始七嘴八舌的將自己出海捕魚的經歷說了出來。
這裡的水域恰好位於鯨魚棲息遷徙的路線附近,幾個水兵因緣際會,見到了那些海上的巨獸,不過,想要獵殺,就沒有那個能力了。只能打些水中的石斑魚蝦蟹之類的。
“這裡海底多為石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水面遼闊且深,無論風雨陰晴,船隻皆可進出自如。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夠為船隻提供躲風避浪之所。東面鯉魚門和西面汲水門是進出海港的兩條通道,海港被對岸的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群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的地勢,便是海上起了強風。也會被山勢所阻。除此之外,這裡氣候溫潤,港口終年不結冰,我軍大小船隻一年四季皆可隨意進出,佔據此港後,無論是輸入糧米器物往廣東,還是接引我軍所需之物南下,都是極為便當。”
作為南中軍在廣東地面上的最高人物,李沛霆從九月初便抵達了這裡迎接船隊的到來,身為地主,他對於守漢選中的這個錨地也是頗為下了一番功夫,兵要地誌娓娓道來。
“崖山在什麼地方?”
守漢突然冒出來了這樣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登時讓在場的李沛霆、張小虎、楚天雷等人有些覺得奇怪,主公此時為何問那不吉之地?
“主公說的可是那‘張弘範滅宋於此’的崖山?”雖然身為紈絝,但是對於歷史典籍之類的事情,李沛霆比起張小虎和楚天雷這些在南中軍才掃盲成功的人強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