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 (1 / 2)

崇禎五年七月,西元1633年10月。

往漳州的官道上,一百餘騎兵在一面大旗的引導下奮力催動著坐下的戰馬,沿著兩側都是香蕉林或者柑橘林之間的官道向漳州城的方向策馬疾馳而來。

隊伍中的騎兵們似乎有意在炫耀自己的裝備,俱都是頭戴八瓣帽兒鐵尖盔,身穿棉甲,外面又加著一件胸甲,為前胸和後背等要害處又加了一件保護。

在眾人的簇擁之下,一名旗手高高的舉著一面認旗跟隨著一匹通體雪白的戰馬疾馳而來。馬上的軍官,白淨的面龐上微微有些鬍子茬,雖然在馬上疾馳,他卻半閉著被海風吹的有些發澀的眼睛,彌補著這些日子以來的睡眠不足。

馬隊的疾馳,帶來了一陣陣撲面而來的風,秋風捲起旗角,吹拂著騎兵們的斗篷,軍官身上的斗篷也隨著陣陣秋風不住的起起落落,露出腰間用黃金白銀美玉精心裝飾的呲鐵鋼寶劍。

旗子上繡著的一行小字,標識著旗腳下那個人的官職,白色月光裡繡著的那斗大的黑字,證明著他的姓氏。

“五虎遊擊將軍!”

“鄭!”

正是鄭芝龍和他的親兵隊伍。

9月22日,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崇禎皇帝嚴旨懲治荷蘭逆夷。鄒維璉立即飛諭各地文武將吏,不許再談“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拼死當夷”。10月12日,鄒維璉自省城抵達漳州,檄調諸將,大集舟師。

鄭芝龍一行人便是奉了巡撫的軍令,前來漳州參加此番宣讀聖旨,商議軍機的。

抵達漳州城下,看看城頭上臨時插在垛口雉堞上的旗幟,聽聽從遠處傳來的一陣陣金鼓之聲,可惜有村落、樹林、廟宇,遮斷視線,他看不見官軍是在操演陣法還是在練功比武。

“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老五,你說是也不是?!”

“大哥,正是如此!此番與紅毛夷作戰,官家還是要仰仗大哥的!”

在城門口,不知道是不是把守城門的城門官眼氣騎兵們身上的盔甲和腰間、背後的絕戶刀和火銃,對於鄭芝龍命人取出的公文挑三揀四,還要鄭芝龍取出路引才可以放他們進城。

“蒲你阿莫!去!對他們說,老子從來走路不帶路引,老子是五虎遊擊將軍鄭芝龍!是奉了巡撫大人的檄調前來商議軍機大事的!不讓老子進城,耽誤了皇上的旨意,小心他的狗頭!”

話雖然說的狠,但是芝龍還是朝著芝豹使了一個眼色,芝豹拍馬上前,在一陣雜亂的戰馬噴響鼻聲和蹄子敲打青石板發出的聲響中,同那城門官低聲攀談起來。

“出外帶路引是平頭百姓的事,咱們從來沒帶過什麼路引。這次是奉撫臺大人的緊急檄令,星夜趕來商議軍機,什麼文書也沒有帶。不過,咱們帶了這個東西,不知道可不可以充當路引?”

說著話,芝豹將芝龍的五虎遊擊將軍銅印取出,在城門官的眼前晃動了一下,另一隻手中悄悄塞過去一包銀元,大約有十幾塊的樣子。

“原來是鄭大人,卑將是奉令守此城門,冒犯之處,務懇大人海涵。”城門官令衣著破爛的守門士兵搬開拒馬,放鄭芝龍的馬隊進城。

“說不上什麼冒犯,這是公事公辦嘛!”說完這話,芝龍照著馬屁股來了一鞭子,一行人催馬進城,直奔撫臺大人的行轅所在。

鄒巡撫的行轅設在了關帝廟,大概是祈求這位三界佛魔大帝的神威保佑,此番征討逆夷能夠大獲全勝的緣故。

關帝廟周圍的幾條街巷之中,滿是巡邏查街的撫標營士兵,作為一省巡撫的直屬親兵,他們的裝備同城門口的那些士兵比較起來,可謂是豪華奢侈了。

幾乎每個人都有棉甲不說,令普通士兵羨慕的是,腰刀、槍頭等都是熟鐵打造而成,要遠遠強過城門口士兵手中的生鐵片子。

轅門設在了關帝廟外的廣場上,這裡的站班的巡撫的二百家丁,更是顯得越發的威武雄壯,每人都是頭頂明盔身披罩甲亮甲,手中的刀槍在秋日的陽光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平日裡懸掛“護國佑民”旗幟的兩根六丈有餘高的大旗杆上懸掛著兩面杏黃大旗,上繡著水泊梁山,替天行道。錯了錯了!和昨天的評書混了。左邊的一面旗子上繡著“征討逆夷”,右邊的繡著“三軍司命”,旗子的針腳還很新,明顯是花了大價錢命城裡的裁縫們趕製成的。

另外,轅門外還豎立著兩行旗,每行五面,相對成偶,杆高一丈三尺,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黃旗邊,而旗心是按照五方顏色。每一面旗中心繡一隻飛虎,按照所謂五行相生的道理規定顏色,例如代表東方的旗幟是青色,而中間的飛虎則繡為紅色,代表南方的則是紅旗黃飛虎,如此類推。這十面旗幟名叫飛虎旗,是巡撫行轅的門旗。這一條街道已經斷絕百姓通行,連文武官員的馬匹也都得離轅門左右十丈以外的地方停下。

鄭芝龍一行的馬隊便在此處被撫標營的一名千總攔下,一行人在芝豹的口令聲中紛紛下馬,就地休息,等候著巡撫大人商議軍機的那個時刻的到來。

隨著咚咚咚三聲炮響,關帝廟的廟門大開。從轅門到大堂,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門。二門外站著八個衛士;從二門裡到大堂階下,寬闊的石鋪甬路路兩旁也站著兩行侍衛。兩進院子裡插著許多面顏色不同、形式各別的軍旗,按照五行方位和二十八宿的形象繡著彩色圖案。二門外石階下,緊靠著左邊的一尊石獅子旁樹了一面巨大的、用墨綠貢緞製成的中軍坐纛,鑲著白綾火焰形的邊;旗杆上杏黃纓子有五尺長,上有纓頭,滿綴珠絡為飾;纓頭上露出銀槍。大纛的中心用紅色繡出太極圖,八卦圍繞,外邊是鬥、牛、房、心等等星宿。大堂名叫白虎堂,臺階下豎兩面七尺長的豹尾旗,旗杆頭是一把利刃。這是軍機重地的標誌。門外豎了這種旗子,大小官員非有主將號令不許擅自人內,違者拿辦。在明朝末年,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成了普遍情形。

鄒維璉鄒巡撫此番做作,除了要整飭軍紀,振奮士氣之外,未嘗沒有炫耀一番的味道。

第一次鳴炮後,文武大員陸續進人轅門,在二門外肅立等候。隨著參加會議的一眾文武官員的人群,芝龍對於鄒大人的這套花樣,從內心中發出了一聲嘲笑。“嗤!無知腐儒,拿這套花架子來唬人?!”出沒於海上,見慣了風波浪濤的他,自然不會對這些感到恐懼,人類製造出來的氣氛,能夠比天地之威更加震撼嗎?!

第二次炮響之後,二門內鼓樂聲響起,鄒大人便在鼓吹聲中正式升座。轉過關公的神像,在神像前拈香行禮之後,在正中間圍有紅緞錦幛的楠木公案後邊坐下,向一旁的承啟官微一頷首,那承啟官站立在大殿之外,抖動丹田氣一聲高喝:“巡撫大人升座!眾官覲見!”

隨著身邊眾位還不是很熟識的同僚們發出的暴雷也似的一聲應答,鄭芝龍仔細的檢查了一下身上的盔甲和弓箭、寶劍等物。做好過一會為武官們特別設計的以橐鞬禮晉見上官的準備工作。以橐鞬禮晉見——古代武將晉見上司行禮,應該全身披掛,才算十分尊敬。不但要戴著頭盔,穿著鎧甲,還要揹著弓箭。用這套裝束行禮叫做“橐鞬禮”。“橐”是盛箭的,又叫做“箙”;“鞬”是盛弓的,又叫做“弢”。

按照文東武西的規矩,數十名官員分兩行魚貫而人。文官們按品級穿著補子公服,武將們盔甲整齊,帶著弓箭和寶劍。各位官員按照品級,依次向鄒維璉行了報名參拜大禮,躬身肅立,恭候訓示。

鄒大人先是命人請出黃綾包裹的聖旨,當眾宣讀一番,之後命眾人起身落座,用灰黃的眼睛掃視了一番在座的諸位官員。

“本撫久沐皇上厚恩,委以重任,此番誓必盡滅逆夷,已報君恩於萬一!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奮力殺賊,上報陛下天恩,下還黎庶太平。今日之會首要便是要嚴申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有翫忽軍令、作戰不力者,本撫臺定當具本參劾,從重治罪,決不寬貸!”

說到了此時,鄒大人很是威嚴用眼神逐一在鄭芝龍、高應嶽、張永產、王尚忠、吳震元、陳夢珠等一干武官的臉上注視了一番。

此番作戰,福建方面調集了大小數百艘戰船,可謂是下了血本,而眼前這幾位,則是要親自上陣殺敵的人物,不像這些文官,可以所謂的運籌帷幄,離炮火連天的殺戮戰場遠遠的,優哉遊哉的同一群清客文人飲酒賦詩,談兵論劍,然後有功勞是他們指揮得當,排程有方。打敗了,則是武官們畏縮避戰,畏敵如虎所致。

“現在開始議事!”

“關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