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批的金雞納被運到九龍江、紅河府兩個疫區,同時兩處採取強硬手段,禁止飲用生水和隨地大小便,違者強制驅離出南中地區。這這樣的組合拳之下,之前有向西、向南蔓延的兩處疫情被迅速控制,這讓一直受勞動力不足而困擾的南中軍上下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以後再有人要進入咱們南中,要先行隔離數日,看看有沒有什麼暗疾和傳染病。之後在這些辰光裡,咱們得對他們說,這裡要注意點什麼,比如飲水衛生,防止蚊蟲,不得隨地大小便。”
在每旬一次的議事會上,執掌戶司的承政黃世安率先放了一炮。
“就是,如今老人們都知道如何的講究衛生,什麼飲食、如廁、用水、沐浴、防蚊蟲等等事項,但是新人卻不是很明白。所以,走在街頭上,往來的人群中,那個是老民,那個是新人,當真是一望便知。甚至誇張些說,不用看,用鼻子聞一聞就知道了!”
稅務司吳老狼的話,讓大家轟然大笑,顯然他們對此也是有同感,新移民的衛生習慣,往往都是在與老民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之後才逐漸養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隨著大批移民的湧入,不時的會爆發一次又一次的傳染病的原因。
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導致各種病症的流行和爆發,這在衛生醫療條件都強了很多的現代社會都屬於不好控制的事情,更何況是在17世紀呢?最簡單最實用的辦法,就是製造一個隔離區出來,對試圖進入自己的區域的人流實行短暫的隔離觀察。
“好,這件事情便作為一項制度在各處關口、碼頭實行,關於隔離區的房屋、床鋪,食宿,人事、錢糧等事項,由你們戶司和巡檢兩家,一起商量一下,拿出一個章程出來,下次議事的時候大家一起議一議!”
“主公,今年的夏糧徵購,應該如何部署?”
黃世安看了一眼自己的記事簿上,又一次的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
崇禎五年的第一季稻米,馬上就要上市了,雖然因為年初北方地區的蝗蟲災害,紅河府地區的糧食、油料作物有可能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在河靜府以南地區,特別是靈江以南、九龍江、湄南河地區,當年開墾的大片農田,已經進入了穩產高產期,預計這一季的畝產應該可以在四石到五石之間。
如果再加上套種的油菜和山區坡地上種植的玉米、土豆、番薯等作物,今年的收成又將是一個令南中軍各級官吏們瘋狂的數字。
不過,與內地的官吏略有不同的是,內地的官吏要有些想要做事的心思的額,都發愁糧食不夠,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在南中,因為擔心糧食豐收引發穀賤傷農,繼而因為農民手中沒有現金,無法購買工業品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卻是南中軍從上到下各級官吏們發愁的事情。
“我們如今在九龍江有大小七百多個屯堡、田莊、農場之類的所在,在湄南河地區從事水稻等作物種植的,也有二百餘處,這些屯堡農場,多的僱工上千人,牛馬數百頭,少的也有一二百人,數十頭水牛,總計耕作面積截止到本年插秧之前,為一千三百二十七萬零八百三十七畝六分。就只按照每畝出售一石餘糧計算,也是一千餘萬石餘糧。何況,這個數字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翻一倍以上?也就是說,在單單兩個新墾區,就要有將近三千萬石糧米要在市面上出售。這個數字,一下子就讓高層們有些魂飛魄散了。
“這個,我們得籌備多少錢來收購餘糧?還有,除了各處倉廩和村鎮的思無倉等處之外,上哪裡去找倉儲之地?還有,這些糧米收購了之後如何處置?”
“更要命的是,糧食收購價怎麼定?低了,正所謂穀賤傷農,高了,我們怕整個市面就亂了!”
人們在會議上開始根據各自部門、各自的職責開始爭論起來。圍繞的問題就一個,怎麼處理這海一樣的糧米和油料?
內地的災害頻繁,導致了糧食不斷地減產,以往所謂的魚米之鄉杭嘉湖平原、蘇松太平原早已因為大量種植經濟作物桑樹、茶樹、甚至還有燈芯草,而由糧食輸出地區變成了糧食輸入地區,依賴湖廣地區出產的稻米。
而近鄰兩廣福建地區,因為人多地少,歷來就是糧食輸入省份。
這些地區的商人,從一年多以前就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蝟集在南中的幾處口岸之中,打算大批的購買糧食北上,牟取暴利。
“我們糧食統一出口價是五錢一石,不含運費,但是這些商人運抵廣州、漳州、泉州之後,價錢便是翻了一倍還多。端的是好買賣!”掌管商情室的木牙狗,依舊是那副有些不太標準的官話,總是聽起來讓人覺得有些怪。
“可是,我們巡檢司抓獲了幾個到附近州縣收購糧米的商人,村民反映,這群傢伙給出的價格不過每石五分銀子!著實可恨!還有謠言在南北各處傳播,說將軍府這幾年又是鍊鐵,又是修路浚港架橋,還有大大的海船,府庫裡早就沒錢了。商人給的糧價雖然低,但是總比稻穀在家裡穀倉中堆著生蟲子強!”
巡檢司的承政包中辰,依舊是那副誰都欠我錢的嘴臉。
聽到有謠言在自己的地盤上傳播,意圖攪亂人心,進而在即將到來的夏糧徵購中獲利,守漢突然有一種即將要面對一場大戰的興奮,這種感覺,似乎只有在描寫開國之初兩白一黑大戰的各種材料中能夠略窺一斑。
不得不承認,這個謠言造的還是有點水平和欺騙性的。它巧妙的將糧食收購價和南中進行的基本建設和水師建設混淆起來。巧妙地將各處的港口、道路、橋樑和船廠裡面的大小海船,鐵廠的高爐同糧食收購價款相結合起來。
讓人們透過他們看到的各種現象,本能的意識到,官家的各處府庫裡已經沒錢了,錢都用於建設這些了。以往進行的糧食收購價格,怕是要執行不下去了。
並且,充分的利用了這個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慢,訊息較為閉塞,商人與農民之間的嚴重資訊不對等等先天條件,幾乎同時在各處傳播類似的謠言。讓人們只看到了自己家附近的情形,讓人們意識到,今年的糧食價格怕是要跌倒谷底,甚至可能會沒錢收購。
當人心惶惶的局面在各處村寨的農民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之後,這些商人便會以救世主的面貌出現,大肆的低價,用低得不能再低的價錢來收購農民的糧食和油料作物、
果然好手段!好算計!
陸羽居茶樓的二樓上,一群茶客正在圍坐在一起,聽一個茶客在那口沫橫飛的大談特談。
“我去船廠看過了,四個船臺上,每天都是數百人在那裡晝夜趕工,那船恨不能有數百丈長?數十丈寬?俱都是用上好的鋼鐵做骨架,頭等的棉布做風帆,一條船不說裝載幾千人,至少說一千多人是少的!還有數十個大炮的炮位,只要一開火,大小火炮炮子如雨而下,只怕是大羅金仙也是難以討了好去!”
“方仁兄,你是如何進的船廠的?進船廠可是要有腰牌,還要驗過斗箕的。等閒是進不去的!”
被人稱為方仁兄的方勵志,撇撇有些像蛤蟆的大嘴,眨眨略有幾分近視的眼,“自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法子可以想。這官家造著大船為的是什麼?”
“不是說往來運輸,通商嗎?”
“呸!你個夯貨!官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啊?”與方勵志平日裡走的十分近的另一名茶客柴京呵斥了一番那位茶客,“知道什麼叫好大喜功嗎?知道什麼叫征伐無度嗎?知道什麼叫窮兵黷武嗎?知道什麼是不體恤民生嗎?”
“小柴這話說的有幾分道理。”方先生見有人出來為自己搖旗吶喊,心中更是得意,“我輩讀書人,便是要為民鼓與呼。請主公停了造船、修馳道、建橋樑等耗費巨大之事,與民休息。”
“如果主公一意孤行呢?”
“唉!大批的錢糧人力虛耗在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上,試問,聖人教導我們,民以食為天,可是,這大船、鋼鐵、道路、橋樑,哪一樣是與民之食有關的?鋼鐵能吃?還是大船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