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 (1 / 2)

崇禎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在黃狼引兵退出關外,去消化、享受此次入關打草谷的勝利果實之後不久,南京戶科給事中陳堯言疏陳:南京戶部設有新舊二廠。舊廠鑄錢搭放軍糧兼支官俸,新廠鑄錢起自泰昌元年(1620),原動南本鼓鑄南錢,以佐舊廠之不足,一歲之間除軍糧商價外,仍以餘利解助遼餉。至天啟二年(1622),始用北本改鑄北錢,乃鑄局在南而鑄本自北,事權不一、息微弊滋,故有停止之請。然北鑄既停,南鑄宜復,安得一罷俱罷。果能設處鑄本數萬金,便可歲取倍稱之利,方今度支告詘,可以受益弘多,故請復新廠南鑄,崇禎帝命所司酌議以聞。

訊息被駐守南京的林文丙命人用快船送到了順化,同船抵達的,還有一箱崇禎通寶的錢幣,不過,不僅僅是崇禎元年鑄造的,也有二年鑄造和最近出爐的新錢。

這些錢幣,便很是整齊的被戶司財政局的人們分門別類的擺放在幾張長桌上,供守漢和李沛霖觀看。

從外觀和手感上看,崇禎元年開鑄的“崇禎通寶”,每文重一錢二分五厘,銅鉛錫配比比較合理,容易被市場接受,而且鑄作精良,錢幣表面十分精美。但是從二年後,錢幣的重量和品相都大打折扣。其中,改鑄北京錢為一錢重,南京錢為八分重、一枚枚上面鑄有“崇禎通寶”字樣的小平錢,還有著有折二,當五,當十等大錢的諸多花樣。小平錢上的字型皆為真書直讀,還分為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穿下鑄奔馬圖形的小平錢,徑小輕薄。

“這樣的錢也能用?”守漢掂量著手中的錢幣,他拿著一枚背上鑄有奔馬圖案的錢幣,這種錢幣在民間被稱為“跑馬崇禎”,在中國的錢幣史上也算是留下了一筆。不過,是和金圓券類似的一筆。而且,後來還有很多關於跑馬崇禎的傳說,諸如一馬入門亂中原之類的。

“國政之壞,始於度支財賦!”

如今實際上的內閣首領,公事房的首席李沛霖,痛心疾首的打量著這堆品相迥異的貨幣。

這一年多以來,隨著不斷的北方有各式各樣的訊息傳來,他越發的覺得當年被髮配到瓊州,又因海難到了守漢這裡實在是祖上積德所致。如今,他執掌著治下千餘萬百姓的民政事務,筆墨間百萬元錢幣進出,從東到西,由南至北,數萬裡山河政令通暢,有時候在夢裡他也會問祖先成梁公,“您當年極盛之時,我李家可有如此聲勢?”

越是執掌重權,越是要珍惜眼前的權利。特別是像他這樣,體驗過從擁有權利到幾乎連生命都要喪失的極大落差之後,越發對於守漢給他的這個位置和這份信任,感到珍貴。

“一定要做一番能夠流傳千古的君臣事業來!”這是他常常暗自告誡、鼓勵自己的一句話、一個目標。

“宗兄,我覺得我們也要開爐鑄錢了。”

稍稍的用了一下力,手中的崇禎通寶便被掰成兩半,丟下手裡的跑馬崇禎,守漢很是厭惡的擦了擦手,“這樣的劣幣在市面上流通,簡直就是侮辱老百姓的智慧!”

隨著各項建設的逐漸鋪開,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商貿逐漸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而且,眼下各地前來南中貿易的往來商賈如同過江之鯽,但是,大額的貿易人們可以用金幣和銀元來作為結算單位,小額的零星貿易,以及日常的花費再用銀元就有些不大方便了。

“對!我們也要開始‘鑄錢’!”

守漢同沛霖相視一笑,二人都知道彼此口中的“鑄錢”是什麼意思。

南中軍的“鑄錢”與其說是鑄錢,不如說造幣更為恰當。造幣時,比如說銀元,先將各式各樣的銀錠、元寶在坩堝熔化,經過提純後,得到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純銀,再將這些純銀加工成適合衝壓的銀板。之後再放入用水力作為原動力衝壓架,透過水力對沖壓架中高錳鋼模具上的銀板進行衝壓成型。衝壓機每一次起落便可以衝壓出一千枚銀元,較之內地習慣的開爐熔鍊鑄造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本都高了許多。

“儘快讓鑄錢局的金川那個錢串子找人把銅錢的錢模做出來,在八月十五前,我們的新錢要上市。”

金川,是戶司下屬的鑄錢局承宣,分管鑄造錢幣事宜,在內地,這是一個打個噴嚏都能下一場油雨的肥缺,但是在南中卻是一個比別的位置稍微強一些的職務,因為有養廉銀的緣故。

“我們鑄造多少錢合適呢?”

“十億吧!”

“十億?!主公,這個數字是不是太大了些?十億枚,每枚照南中計量單位便是一錢重,便是照銅六鉛四的比例鑄造,那樣就是。。。。。。”

“停!不是銅六鉛四,是銅六鉛三錫一的比例。”守漢糾正了一下李沛霖的說法,之後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每枚重一錢,大概合內地的一錢二。每百枚便是一斤,十億枚那便是一千萬斤!銅、鉛、錫,如此多的料,如何籌辦,如何轉運?”

守漢笑了起來,他笑的讓沛霖有些摸不著頭腦。

“大哥,你真的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些銅聽起來雖然多,難道比我們給艦船用銅皮包底用的還要多嗎?”

自從開始用銅皮為各式艦船包底以來,艦船的造價便提高了不少,起初有人腹誹守漢此舉是用錢包船,但是後來發現如此一來船隻的保養費用降低,執行時間增加,裡外一算還是大大地合算,於是,不僅公家的艦船用銅包底,便是各家的船隻只要手頭稍微寬裕些的都藉著保養的時間到船廠要求為船隻進行包底。

“如今,我們銅的來源主要有這幾處,呂宋的銅、菩薩的銅,還有扶桑運來的赤銅。這麼多的銅,如果我們不把它用出去,不是白白的堆在庫房裡生銅綠?我們造火藥也不要那麼多的銅綠吧?”

安南多河流,一條條的河流為南中軍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除了用於人畜飲水、農田灌溉之外,便可以為工業提供較為可靠的動力。

同鑄造金銀幣一樣,銅、鉛、錫按照六比三比一的比例經過熔鍊,被製成銅合金之後,放置在模具下接受水力帶來的巨大壓力的衝壓洗禮,之後將清晰的印記永久的留在銅板上。而原本一條條整齊的銅板,也因為巨大的衝壓力變成了一個個蜂窩狀的物體,再次被送去回爐,重新熔鍊成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