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龍行天下,感謝春羽兩位書友。你們的支援讓我看到了前面的希望。有道是屁股指揮腦袋,話雖粗糙些,但是確實是真理。如果用比較裝的話講,便是存在決定意識。
王金和黃奪等人,因為是多少代都是被歧視、被欺壓的苗家,所以,對於平等的權利自然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戶籍制度,讓他們擁有了和漢人一樣的權利,當然,還有經濟利益和其他的社會福利。
可是,那些已經擁有漢人身份的人呢?
和戶籍制度同時頒佈的,便是專利制度法條。
這個專利法條,讓將軍府所有靠技術或者說是手藝吃飯的人,一個個如醉如痴,********。
無他,只要看看最核心的內容即可。
“凡該項技術或工藝,能夠證明為提請人本人獨有,且對於提高某項產品生產力有積極作用。即可享有該項技藝的專利權。如有人需使用該項專利,需向專利持有人繳納專利使用費。專利有效期為十五年,可由子女繼承。大明萬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幾乎所有自認為是靠手藝和本事吃飯的人,都將這所謂的專利法條背熟了。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啥?老成持重,不敢為天下先,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傳統。
終於,河靜城裡,醉春風酒樓的二師父,成了大家羨慕的物件。
他將自己號稱是祖傳,且又由他改進的魚鬆製作手法,拿到了戶房備案,並向工房提出了專利檢驗。
之後的事情,便讓大家口水流的三尺長了。
經過工房和戶房兩個部門的聯合檢驗,確定這個技術或是手法,沒有別人使用過,並且可以大規模進行生產。於是,該廚子立刻辭去了醉春風酒樓的活計,到漢元商號開設的啥食品廠去當所謂的技師。除了每月五兩銀子的工薪之外,還有萬分之五的專利使用費歸他所有。
有心人給他算了一下,如今那個食品廠,每月可是加工數萬罈子魚鬆,一罈子魚鬆賣二百文,一個月便是照二萬罈子計算,也是有四百萬文之多!萬分之五?便是有兩千文,合銀子二兩,一年下來便是二十多兩銀子。十五年便是三百多兩。更何況,那家魚鬆加工廠生意不錯,正在吵吵著擴大規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有的手藝人們都在捶胸頓足,為什麼不是我去啊!他那個什麼狗屁魚鬆,比我家的技藝可是差遠了啊!
他那魚鬆的製作方法不過是將魚剝皮剔骨,煮到稀爛,然後用放入大鍋,加入各式佐料翻炒烘乾就是了。這樣處理過後的魚鬆就可以長期儲存,放在陰涼處儲存期限可達2~3個月,可以作為這個時代的方便食品,是很好的食物來源。
在各處工坊,在諸多店鋪,晚間收工後,或老或年輕的師傅們,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彼此的技藝。以往,秘不示人的祖傳技法,獨門心得,一件一件的拿了出來,提交到工房。
為了保證提請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工房和戶房又出臺了一項新措施,稱:“凡同類技藝,同時提出者,可按專利共有計算。”又有條文說,在檢驗過程中,會有戶房和工房在檢驗文書上用印,如果沒有批准專利,日後有人以此項技法申請專利,那麼,原申請人可以依據檢驗文書,提出駁回該項專利,或者提出共享該項專利。
這還怕什麼?!
於是,鐵匠拿出來淬火、退火、蘸火工藝,醫生拿出了獨家秘方,廚師們卯足了心思琢磨新的食品。而船廠和兵工廠、鋸木廠的人們也在各顯神通。
“我變得這套戲法如何?”在一番歡好之後,守漢腆著臉問鹽梅兒。
“你當然厲害了!你是玉皇大帝選中的人物嘛!不過,我看了咱家的收支簿子了,魚鬆場的人也來叫過幾次苦,說是馬上要過年了,正是魚鬆好賣的時候,可是,魚碼頭上,卻沒有那麼多的魚給我們。”
“裕和泰的賬本也送來了,最近,南北方阮鄭兩家地盤上,都有人來採購我們的精鹽和濾鹽,鳳凰右營的人說,在寮國那邊,我們的一斤精鹽,差不多可以換一錢金子。很多寮國的村寨,就因為這個鹽,還有你的分田令,都要內附。裕和泰的蔣掌櫃,想問問,能不能每月多搞些精鹽或者濾鹽出來?”
“唉!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啊!”方才還是鬥志昂揚的李守漢,立刻變得垂頭喪氣。“他們自己不會想辦法?!非要找我?!”
“當然要找你了,第一你是東家,第二,你是諸葛亮嘛!你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嘛!”
“梅兒,你知道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是怎麼死的?”
“怎麼死的?不是死在五丈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