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刀口,馬牛羊狗。人手刀口,馬牛羊狗。人手。。。。”莫大明一邊揹著識字課本,一邊偷眼看著在遠處同那口銅鐘並列懸掛的那幾樣東西,不由得嚥了一下口水。
“該死,我又忘了!人手後面是什麼?”
“刀口!”
一旁用皂角揉搓著衣服的黃連安,笑嘻嘻的提示了他一下。
“我說老莫,你是不是又惦記著那個了?”黃連安有些戲謔的指了指高高懸掛在樹上的犁杖。
“去!就好像你不想似的!”莫大明黑臉微微發紅,啐了一口,繼續背書。
莫大明和黃連安都是被各自的村寨按照李守漢的要求,選拔出來的優秀分子。按照守漢的條件:要熟悉農桑之事,要受過壯丁訓練,參加過剿匪、平亂等事的最好;年齡要在二十五歲以下。等等,最要命的一條,要識字,要會計數。
這一下,讓很多寨子犯了難,懂得這些的人不是沒有,但是,要是在一個人身上都具備的,可就少了。
沒法子,守漢只得條件放寬,不認識字的沒關係,但是要會算賬、計數的。
最起碼,要懂得背誦小九九。
矮子裡拔將軍,在幾十萬人裡,挑選出了莫大明、黃連安他們這些人,這批為數二百三十八人的政事堂學生。
後來被稱為村長訓練班的一期生。
不過,來報到的第一天,這些在各自寨子裡都是天之驕子的人物,就被守漢痛痛快快的來了一通殺威棒。
每人發了一張紙,一支炭筆,“不要求你們寫出文章、書信來。在這張紙上,寫出你是哪個村寨屯堡的,你們村子裡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人口裡,男女老少各是多少,有多少牛馬,今年收成如何,各家明年的打算。一個時辰後,收卷!”
守漢的話,立刻讓在場的人如同分開八瓣頂陽骨,一桶冰水澆下來。一個時辰的時間,很快過去,一聲銅鑼響亮,時間到。
讓守漢吃驚的是,二百三十八份試卷,全部是白紙。哦,也不能說全是白紙。有幾張卷子上不小心有炭筆在上面留下的痕跡。
於是,為期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開始了。
每個人發了一套農具,一柄長矛,一套識字課本,一套筆墨紙硯。
“每天卯時起床下地,開荒;大約半個時辰後,洗漱吃早飯。早飯後,是一個半時辰的識字課,要求我們要學會至少三百字。然後是操練,操練到午時,吃午飯。飯後休息一個時辰。接著是識字課、操練、下地。”很多人在事後和別人談起這段時光的時候,都是這樣說。
不過,支撐他們的,除了可以學到東西的慾望之外,還有別的。
“這是咱們河靜最新、最好的農具!是冶煉場最新打造出來的!犁頭、鋤頭!”政事堂的幾位先生和管事在銅鐘旁邊將那副嶄新的犁杖用繩子綁紮起來,口中不住的宣講這些東西的來頭。
“看看!全鋼打造的犁頭!全鋼製的鋤頭!比以前你們用的木梨強勝千倍!比那熟鐵包的,也是強過數十倍!”
在場的人們,都在農事課上,見識過這些號稱是用九轉鋼打造的農具的利害。
一個人,扶著一架木轅梨,當然犁頭是九轉鋼打製的。一頭水牛拉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將往日裡需要兩三個壯漢忙碌一天才能梨完的水田輕鬆搞定。
那些發到人們手裡的鍬鎬鋤頭之類的農具,同樣是這九轉鋼打造而成。
這要是家家戶戶都用這樣的犁杖、農具,再到將軍府租了耕牛,怕是一個人就能把全家的田地都能耕完了!人們開始各自盤算。
“大人昨日有話吩咐下來!凡是在政事堂畢業的,你們手裡的農具作為獎品,發給個人使用!這套傢伙,如今在市面上可是買不到的!就算是以後能夠買得到,怕不也得十幾石米的價錢!還有,成績在前十名的,看見沒有?”管事敲了敲犁杖那泛著青光的犁頭,一陣清脆悅耳的金屬響聲在人們的耳邊迴盪。“每人一副犁杖!”
“另外,如果那個村寨的總成績在前三名的,將軍也有獎勵!給該處發大型農具一套!以資鼓勵!”
於是,人們瘋狂了!
“那你說,保長的六政是什麼?三事又是什麼?”
“六政是三件具體事務,哦,不對,是六件事。講的是開荒、種樹、養魚、蠶桑、溝渠,哦,不對,是水利。還有一個,是,是,對,掃盲!三事,就是文事、農事、武事!三事!”
到處可以看到類似的場景,人們在自己提問,互相提問。
同樣熱火朝天的情景,出現在守漢的書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