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徵集糧草在他們手上一過,就能上下發財。現在可好,太子爺不按常理出牌,他們變得可有可無了不說,連發財的機會也沒了。
不僅僅不能發財,因為徵糧征夫的工作沒他們什麼事兒,將來打勝仗了他們也沒功績可以分潤。
官場裡“堵人財路,猶如掘人祖墳”這句話古代現代都適用。所以一大票地方官員以擾亂官府程式,任用私人等罪名告狀,好在這次他們是告太子。
京城的那些御史們吃過一次虧,這次跟風的人不多。即使這樣房玄齡的壓力也非常大,由於事情涉及太子,所以房玄齡就把這些告狀信全轉到皇帝這裡。
李世民、李績他們是知道李治把章文怡帶上了,心中暗暗埋怨章文怡,怎麼這樣招搖,事情弄成這樣怎麼辦!自己闖禍也就罷了,跟得這麼緊做什麼。離著遠了寫封信斥責一下,這下想不出面管都不行。
火冒三丈的李世民帶著李績和李怡柔來到後軍大營,到了後軍大營轅門,值守的軍將要進去通報被李世民制止。問明中軍大帳的位置,李世民怒氣衝衝的直奔大帳。
結果那個大帳裡面空空蕩蕩,別說人連根毛都沒有。在外面值守的是程家的一個老家將,他認識李世民。拜見了皇帝陛下之後這人把李世民引到一處不起眼的軍帳面前。
大老遠的就聽見李治在裡面訓人:“平時讓你們好好讀書學經史,結果你們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今天闖禍了吧。現在你們就給我把這十道題做完,做不完晚飯就別吃了,餓一頓漲漲記性。”
正一肚子氣的李世民,聽到李治像模像樣的訓人,這氣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回顧李績夫妻,說道:“還不錯。”
他這句話說得李績夫妻哭笑不得,心想:陛下你是來處理事兒的,不是來誇他的。
李世民也意識到自己這態度不太對頭,乾笑了兩聲轉回頭去。
這下他躊躇了,進去吧,不行。進去了肯定不能誇他,要訓斥他,那麼李治剛剛樹立起的形象就要被自己破壞。不進去,也不行。來都來了,事情不處理,也說不過去。
李世民想了想:沒辦法,還得拿文九兒做替罪羊。誰讓你不老老實實在英國公府待著偏要跟著李治,活該找你的的麻煩。
這會兒天色已晚,她一個女孩子,除了李治的寢帳估計也沒地方去。示意那個程家的家將帶他們去李治的寢帳。
沒想到李治的寢帳離這個實際的中軍大帳隔了好幾個帳篷。這裡除了周圍守衛嚴密之外單單從外表根本看不出和普通的軍帳有什麼區別。
李世民這時也看出他們這樣佈置的用意——讓敵人不知道這些軍中要地的實際位置。
走進寢帳發覺這裡沒有人,裡面的陳設相當的簡單。一張由兩張單人的行軍床拼成的大床、一張條几,上面整齊的碼放著一疊文稿還有一個小花瓶裡面插著幾枝野花。條几的兩邊有兩張小凳子,剩下的還有幾個箱籠,估計是換洗的衣物、被褥。大帳的一角用了一塊布簾不知道隔了一個什麼。
走近一看原來是隔了一個淨室。
如此簡陋的軍帳,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這應該是女孩子獨有的本事。
走到條几前翻看了一下上面的文稿,一部分文稿上寫得跟鬼畫符似的,除了一、二、十這三個字認識,其他的叉叉、一橫加上下兩點還有就是蚯蚓一般的符字。
幸好這些不是用黃紙硃筆寫的,不然李世民絕對懷疑這是用來捉鬼降妖的。
好在還有用文字寫的文稿,拿起來一看上面全是些關於糧草儲備和分發糧草的記錄。
有些條目上寫的是儲備XX多少多少,缺額,多少多少。
有些條目上寫的是XX日XX縣徵糧多少多少,預計XX日到達。
要麼就是XX日XX部隊,補充XX多少多少,預計XX日需要再次補充。
XX日XX縣徵集民夫多少多少,XX日解散回鄉多少多少,剩餘人數多少多少。
古代行軍打仗通常是五萬人的軍隊要配屬八萬到十萬民夫,出征的時候號稱十五到二十萬人。糧草徵集都是一次性徵集一個數量,用的差不多了再四處補充。
這三個人都是老行伍,都幹過押運糧草的活兒。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麼做比傳統做法的要繁瑣,但是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