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軍隊通常會攜帶數月甚至半年以上的糧草出發,由於帶的糧草多,需要的民夫也就多。人多吃的就多,因此所謂的半年糧草三、四月就吃光是很正常的。而且民夫離開家之後時間越長越影響耕種,這在農業國時期的古代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可是不這麼做也不行,糧草不夠根本沒法去打仗,所以在古代發動戰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是李治這種辦法比往常要帶大量的糧食和大量的民夫不同,第一次攜帶的糧食少,用的民夫就少,消耗會很小。特別是對農耕的影響就更小。
但是關鍵在於計算和經驗,沒有精密的計算能力很難完成各個部隊的糧食分發的安排,沒有足夠的經驗又會使精密的安排難以實現。
因為很多時候糧食未必會在你計劃的時間內到達,很多時候會晚上一兩天,甚至十來天。
一旦出現計算以外的問題,就會造成斷糧。軍隊一旦斷糧,哪怕是再精銳的部隊也會在瞬間垮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沒人敢少帶糧食的原因。
李治竟然少帶了大約將近百萬斤的糧食,難怪這傢伙晚了七天還能追上中軍部隊。
軍帳裡沒人,李世民皺起眉頭,將在外值守的首領叫了進來。
李世民問:“王妃去哪裡了?”
“父皇找九兒有什麼事?”李治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聽到李治的聲音,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的氣勢沒那麼足了。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感覺,李世民暗暗皺了一下眉頭。
轉過身,抬眼看著李治,李治這時倔強的回視著父親。父子兩人像鬥雞一樣相互注視著。
最終還是李世民敗下陣來,他“哼”了一聲,將頭轉向了別處。沉聲問道:“為何要將王妃帶在軍中,你不知道軍營的規矩麼。”
李世民不再逼迫,李治的態度也軟了下來。他躬身施禮,回答道:“知道,只是孩兒不放心她一個人留在長安。”
李怡柔見他們父子針鋒相對,連忙打了一個圓場,岔開話題:“這些都是王妃幫你計算的麼?”
李治實話實說,道:“不是,九兒只是教了孩兒如何計算,其他都是孩兒自己做的。九兒不懂糧草調派,她只能幫孩兒謄抄一些。”
這時章文怡提著食盒走了進來,見到眾人便有些不知所措的站在門口。
李世民見到她很是尷尬,張口欲說些什麼,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李績見狀,連忙說道:“九兒,你們徵糧征夫為何不經過各州縣官府,而要自行籌措?這樣不僅要打亂各州縣徵糧還會耽誤農耕。”
章文怡向他福了福,走到條几邊,開啟一個箱子。從裡面取出一疊文稿,交在李績手中說道:“李績伯伯,這是我們最初征糧時發現的州縣強徵平民口糧冒充常平倉的證據,還有我們路過州縣各地常平倉賬面存糧和實有存糧數,以及沿途州縣應有產量估算和實際產量差距。”
李績不敢看文稿,他伸手接過便立即轉呈李世民。李世民拿著文稿走到條几前坐下,李治在李怡柔的暗示下走上前點亮了油燈。
李世民看著手中文稿不由得怒氣勃發,他拍案而起焦躁的在帳內踱了幾圈,方才停下。
章文怡趁著李世民他們看文稿不注意的時候退了出去,這種場合她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應付。兩個她看見就想復仇,卻又不能復仇的人,所以她只能選擇迴避。
在假的中軍大帳內不知道坐了多久,李治總算走了進來。握住她的小手,將章文怡從地上拉起來。
李治輕聲,說道:“他們走了。”
兩人回到寢帳,略作溫存,李治鬆開章文怡回到條几前坐下,開始每天的功課。章文怡先是幫他整理文稿,基本上整理好了之後從床底拿出針線筐,坐到床上給李治縫製裡衣。
感到燭光有些變暗,起身將燈芯剪掉一些,燭光立即恢復了明亮。
李治伸手輕輕攬住章文怡的纖腰,將她拉到身前,說道:“老婆,我今晚可能要晚一點,你先睡吧。”
章文怡俯身在他臉上輕輕吻了一下,“嗯”了一聲算是答應了。轉身走過去收拾好針線、抖開被褥,拿出換洗的衣物準備先洗個澡即便安歇。
這時門外程處弼敲了敲門,問:“殿下睡了嗎?”
通常不要說這個時候,就是白天只要太子返回寢帳,沒有緊急事件是不會有人來敲門的。
章文怡回頭看了李治一眼,見他已經站起身來朝著門口正要說話。於是連忙朝他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來處理,讓李治安心做他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