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李世民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心思說了出來,他之所以非常想得到晉王妃,除了迷戀她的身體之外還另有原因。在幾次與晉王妃的接觸中李世民發現,這個女人很多立場、建議大多是婦人之見,可是對於朝政卻有著開拓性的幫助。
所以即使晉王不能以她為太子妃李世民也想將她留在身邊,這樣對朝局會有極大的幫助。所以他才會想得到她的認可,收做自己的嬪妃,只有這樣她才會繼續為大唐出謀劃策。
此刻李怡柔嘆了一口氣,說道:“陛下,你是繞在了世家這個圈子裡不能自拔的結果,你有沒有想過,晉王妃為何不能成為太子妃,為何不能成為皇后?你本意不就是打破豪門世家的束縛麼?”
頓了頓,李怡柔繼續說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豪門世家能走到今天也不是短時期內做得到的,要打消豪門世家的影響也不是一代兩代人就能做得到的。陛下想畢其功於一役,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第一這是不可能的、第二陛下把事情做完了,那你的子孫做什麼?你應該把晉王妃留給稚奴才是對的。”
李績這時補充道:“陛下不信任寒門,可是陛下從未想過要真正的取信寒門。臣說一句放肆的話,真正能忠心於陛下的也只有寒門。如果陛下想破局豪門世家離開寒門將一事無成,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寒門怎樣才能信任陛下!正是陛下從未取信過寒門才是世家能夠爭取它的最大原因。”
李世民被他們倆人說的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長孫無忌這時也說道:“臣以為英國公言之有理,寒門若是沒有豪門世家的拉攏縱容,想成為新的豪門世家所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陛下能取信寒門,獲得寒門的信任,那麼豪門一旦無法拉攏他們,那麼必將反擊他們,只要寒門和豪門起了紛爭,這對皇家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世民哼了一聲,道:“如今朕如何才能取信寒門?”
李績說道:“太子已經出城,只怕他會接回文九兒。如果是這樣臣懇請陛下,不妨以翼國公義妹的身份再讓她進宮。以叔寶仁義之名想必獲得天下寒門之人的人心不難。”
李世民怒道:“你讓她再次進宮,那麼讓朕如何自處!”
李績平靜的答道:“只要陛下能放下心結,我想太子必能安撫住文九兒。”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問:“你可有把握?”
李績回答,道:“臣在之前也無把握,故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剛才臣突然想通了,所以臣現在有把握。”
李世民沒好氣道:“你的把握所謂何來?”
李績跪下叩頭,道:“剛才平陽昭公主對臣言道:她不後悔。所以臣突然明白,為何情義無價。臣除了請求陛下成全太子和九兒,也懇請陛下賜婚。臣不想什麼來生報答,只想今生與公主共赴餘生。”
李世民還未回答,李怡柔對著李績道:“懋公,貧尼如今.......”
李績不待她說完,直接打斷她,道:“怡柔,不要多說什麼了,跟我回家。”
李怡柔冷不防李績說出這樣一句話,一時之間竟然痴了。從二十年前她詐死下葬的那一刻,她不知道等這句話等了多少年,她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不再奢望聽到這句話的。
李世民這時走了過來,踢了李績一腳,道:“英國公。”
“臣在。”李績畢恭畢敬的回答。
李世民恨恨的說道:“你什麼時候能吃一次虧?”
聽到李世民這句氣話,長孫無忌也差點兒笑出聲來。想想也是,最初聽到李治出城去接死而復生的晉王妃的時候,真的覺得這事簡直就是一個死結。
可是沒想到被他李績左繞右繞,不僅繞出了死結,還成功的解決了他們曾經難以解決的抑制豪門的大事。這還不算,他還成全了李治和王妃,保住了自己的兒子,還順便要把平陽昭公主拐回家。
都說這位離狐人氏智多近似妖,這話一點兒不假。人家一箭雙鵰都很不錯了,你看看這傢伙一箭幾隻雕!
別說李世民不忿,就連他也覺得嫉妒。
李世民的話李績沒法回答,見他沉默不語,氣得李世民從牙縫裡蹦出一個字“滾!”
李績登時如遇大赦,伸手抓起李怡柔的手,不管她願不願意拖著就走。李怡柔武功比他高很多,可是此刻卻不想掙扎,也不願意掙扎。
只是問了一句:“你做得到麼?”
李績很牛叉的回了她一句:“這是男人的事,你只需要跟我回去。”
於是那個叱吒風雲、殺伐決斷、令各路諸侯大豪甚至塞外部落首領談之色變的女英雄、女將軍就這麼乖乖的被李績拉著走了。
望著兩人的背影,長孫無忌真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他看了看李世民,彷彿是向他求證此事的真實性。
結果長孫無忌聽到的卻是李世民的另一番言語:“天不假年,若是觀音婢還在,朕何至於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