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露出感動,之前指著賈璉鼻子罵的那個大漢臉上愧疚。
“青天在上,我馮富貴發誓,往後但憑大人差遣,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草民也絕不退縮!”
鏗鏘有力,傻大個重重一個頭磕在地上。
賈璉挑眉,見效果這麼好,又笑眯眯的虛扶眾人一把,裝模作樣的言語一番。
將被打了板子的遣去治傷,剩下的見滿地狼藉,心裡過意不去,一個個連忙著手幫忙。
這裡的鹽田因為是做實驗,所以雖然比起林如海之前要多,但賈璉為了方便管理,也並沒有構建多少。
一共二十畝鹽田,看著白花花的一片,所用的是一種類似豬八戒九齒釘耙一樣的工具。
“把耙頭朝下,讓鹽粒集中在一起。”
楊守成邊說邊做,灶戶們有手腳快,腦子靈活的在旁邊跟著學。
灶戶這麼多,誰敢保證賈璉每一個都收,但是如果提前會了,總有些優勢。
場地上原本差不多兩三畝地一個鹽工,其中除了兩個之前林如海實驗用的兩個老人,其餘的都是鹽瀆縣的捕快客串的。
灶戶們先前見眾人做還不覺得,等親自下場,才發現這看似簡單,做起來並不易。
低頭幹了一刻鐘,後背燙得像要燒起來似的,煎鹽好歹是在室內或者有個棚子。
人多力量大,一畝畝的鹽被推成鹽垛,二十個白花花的雪山似的鹽山,看得賈璉心喜。
他後世看到的都是文字,要不就是物理課老師講的如何將粗鹽變細鹽,做實驗就那麼點。
所以他是真不知道一畝鹽田能收多少鹽。
但是這小山坡似的堆了二十堆,總不會太少。
鹽場是備了五杆大秤的。
一杆秤一畝田,旁邊的灶戶也看得咋舌。
除了朝廷下來收鹽的時候,他們還沒見過這麼多的鹽呢。
一邊慶幸賈璉是個好官,眾人一邊好奇的上去圍觀。
差不多半人高的簍子,兩個將近七尺的漢子抬了,一揹簍一百八十八斤,一個鹽垛就抬了十二簍!
連賈璉都嚇了一大跳。
這裡的一斤可不是十兩,這裡的一斤是十六兩!
一百八十八一斤、取整十二簍,那就是兩千二百五十六斤,換成後世的就是三千六百多斤,一畝鹽田三千六百多斤??!
眾人呆滯,看看後面十五個一點沒動的鹽垛。
五畝田,最次的收了三千出頭的鹽,最多的收了三千八百多斤的鹽!
平均每畝鹽田大約收入三千五百斤,這裡有二十畝鹽田!
七萬斤!
賈璉有些不可置信。
他知道鹽田曬鹽可以生產很多,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多。
早知道這個不是說曬一次就不曬了。
而且這次他們實驗,潮汐、天氣、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所以時間晚了些,據和林如海實驗的鹽工講。
如果天氣好的話,十天就可以出一批鹽。
而鹽所依賴的除了天氣,還有海水。
海水是無窮無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