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舒到了生態農業公司,逢春直接將他們帶去參觀生態農業園,語舒他們發現整個農業園內,菜圃和果園圍繞一座座民居分佈,道路兩邊,院壩邊緣都是豆架和柵欄,民居的側邊還有豬圈和雞舍。
語舒看著一個個精緻的農家小院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感到特別美,非常喜歡,就問逢春:“什麼人能住進這些院子?”
逢春笑著說:“願意花錢的人都能住進這些小院子,分為兩類住戶:一類是長期租戶,有很多有錢人願意長期租住,就分一年、兩年、三年和三年以上四種情況,收費有區別,最貴的是三年以上的租戶,一般每年收取八萬元租住費;另一類是前來觀光體驗生活的人,按天收費,每人每天一百八十元。”
語舒笑著說:“你還有短期的小院子嗎?給我們弄一個,我們四個人住著體驗一下。”
逢春笑著說:“姐姐不用著急,一會兒,就到您的家了。”大家都笑了,就沿著田間小路向前走,四季豆、豇豆和絲瓜的藤蔓已經有一米多長了,長勢非常好,田間有很多工人在勞作。這時候,公司的很多領導趕了過來,向語舒他們打了招呼問好後,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轉到半山腰,來到兩處民居,兩座小院僅間隔十幾米遠。
逢春就笑著說:“這兩座小院是專門為你們兩家準備的,怎麼住你們自己選擇。”語舒他們當時就笑了,可兒讓語舒先選擇,語舒笑著說:“到手都是財,就這一座吧!”
逢春帶頭走上九級臺階,開啟院門,推開沉重的木門,木門門軸發出支呀之聲,語舒過去看時,還真是傳統的門軸。進去就是一個十幾平方的小院,房屋只有一層,上面蓋著大塊琉璃瓦,顯得很古樸。
推開房屋大門,就是一間堂屋,介紹時,逢春特別強調這個是堂屋,不叫客廳,大家都笑了,堂屋裡面有一套農村用的柴椅子和柴桌子,粗糙簡單,沒有沙發。左右分別有一間廂房,也就是臥室,進去原來有一張棕床,一個傳統的漆著天然漆的高大的木頭大衣櫃。兩個廂房陳設一樣。回到堂屋,繞過後面的屏風,又是一道門,原來是廚房和衛生間,廚房還連帶一個小餐廳,七八個人吃飯,寬寬敞敞。
陳少強介紹說:“那邊的一座格局跟這個一樣,當時為了省設計費,所以,院落格局就是三種:一間廂房的、兩間廂房的和三間廂房的。這兩座是兩間廂房的,其他都一樣,就是臥室數量不同。後面山上還有隱士居室,那就沒有統一設計,都是根據山勢建設的,一般是兩間房子,一間生活區,一間廚房,廁所在外面,是旱廁。”
語舒問:“什麼是旱廁?”
逢春笑著說:“就是傳統廁所,蹲坑式的,不過修得也很乾淨衛生。”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國松插話道:“這個好,明天我想去看看,如果好,我想住幾天。”
逢春笑著說:“這種隱士居室最受歡迎,當時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只建了三十五處,現在沒有空房了,所以,後來,有想住的,就合租,哥哥想看看可以,想住沒有房了,轉回頭,專門給你建一處。”語舒看著他們對話,淡淡一笑。
這時候,一群男男女女的工作人員,拿來了床上用品,廚房用品,還有電壺和茶具等東西來了,語舒笑著說:“哎呀!看來花總要安排我們住這裡了?”
逢春笑著說:“你不是要清靜幾天嗎?就安排你們兩家住這裡了!”然後,將一個漂亮小姑娘喊來,對語舒說:“宋總裁和趙董事長,這是小韓,你們在這裡的生活由她負責,還配有一個李阿姨,負責你們的衛生打掃和飯食。”
語舒笑著說:“住民居,就要一切自己動手,你見過哪一個農民家裡還有保姆丫鬟的?”
逢春笑著說:“你也可以自己動手,怕你們對環境不熟。”
然後,去看可兒和陳少強他們的房子,格局跟語舒他們的房子一樣,工作人員已經將床上用品鋪好,水已經燒上了。這時幾個女孩子,拎來了各種蔬菜,有的還帶著泥土,西紅柿、黃瓜和青椒都非常新鮮。
逢春告訴語舒這是剛從大棚摘來的。”
語舒就要自己去摘,逢春說他們才來累了,下午再去摘,中午的菜已經夠了,摘多了,蔫了,不好吃了。語舒就作罷。
逢春安排中午在少強他們家吃飯。這時,茶已經泡好了,逢春就請大家喝茶,簡單的柴椅子上已經鋪上了棉墊子,語舒笑著說:“鋪上這麼講究的墊子,坐著就沒有了原生態生活的靈魂了。”
逢春說怕粗糙的椅子磨壞了他們的衣褲,國松說自己穿的是運動裝不怕的,就掀掉了墊子,直接坐在椅子上,感受原生態生活。
茶葉特別香,語舒就問這什麼茶,逢春告訴她,這是公司茶園引種的綠茶,今年是第一次採摘,昨天出的第一批茶,數量少,主要是請幾位尊貴的客人品嚐。其實,這民居、青菜和茶,都是逢春精心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