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關位於扶風郡和天水郡交界處,這裡正好是隴山山脈和秦嶺山脈的分水嶺,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像一座屏風將關中和隴西隔開,而大散關便修建在這座屏風唯一的一處陷落帶上。
大散關修建半山腰上,兩邊低,中間高,無論對內對外都是一座險關。
這天上午,一名騎著毛驢的道士沿著官道緩緩向上,順著坡道走了三里後,道士便來到一座高高的關城前,道士便是魏徵了,好友王珪的慘死使他對唐朝已徹底寒心,而且唐王朝還懸賞一萬貫抓捕他,除了投奔周朝他已經無路可走。
這次他自告奮勇說降大散關守將周文重,便是他交給張鉉的一份投名狀,魏徵看了一眼高高的關城,不由暗暗搖頭,這座關城高大雄偉,易守難攻,劉蘭成的兩萬騎兵可攻不下來,至少要三萬軍隊以上,攜帶大型攻城武器,還要死傷數千人才有可能拿下這座城池。
“站住!”
魏徵距離城門還有數十步,幾名站崗士兵便喝住了他,一名士兵飛奔上來,上下打量他一下問道:“你這道士從哪裡來,要去哪裡?”
“請稟報周將軍,他的故人來訪!”
聽說是主將的故人,士兵的語氣立刻變得客氣了,“道長怎麼稱呼?”
“就說長陽道長求見!”
“請道長稍候,我這就去稟報將軍。”
士兵飛奔進城了,魏徵牽著毛驢在城門處等候,這時,他忽然看見城門牆上貼著自己的懸賞通告,畫像是個文官模樣,和他現在一點都不像,這張懸賞通告對不認識他的人毫無意義,相距通告不到五尺,魏徵忽然有一種很荒誕的感覺。
這時,剛才計程車兵奔了回來,行一禮道:“我家將軍請道長過去說話。”
魏徵心中有點詫異,周文重居然沒有出來迎接自己,魏徵和周文重的關係和太子建成無關,而是魏徵醫術過人,當年曾經救了周文重母親一命,周文重一直很感激他,所以魏徵能逃出大散關,便周文重冒險放走他。
周文重今年約三十五六歲,官任左武衛將軍,在派系上分,他是李神通的人,而且是跟隨李淵在太原起兵,資歷較深,故而也比較受到器重,派他來鎮守大散關。
周文重的母親跟隨兄弟周文盛生活在太原,他事母至孝,但已經三年沒有看見母親了,令他心中十分思念,他希望天下早點統一,他便能去照顧母親了。
這時,士兵將魏徵領進了房間,周文重連忙走上前,讓士兵都退下,這才低聲道:“魏使君怎麼敢再來大散關,有認識你的人來了。”
“誰?”
“一個新來的監軍,叫做馬忠。”
這個名字魏徵依稀聽說過,但他並不熟悉,不過既然是監軍,那一定是李淵派來的宦官,魏徵見周文重憂心忡忡,便笑問道:“是不是將軍遇到麻煩了?”
周文重嘆口氣道:“今天中午馬監軍請我喝酒,果然酒無好酒,他竟然提出把軍糧賣掉一半,他負責把軍糧補足,然後得來的錢四六分,賣掉一半就是三萬石糧食啊!”
魏徵笑道:“他是監軍,他說沒事,天子肯定會聽他的,應該沒有什麼風險吧!”
周文重搖搖頭,“風險倒沒有,但這樣做怎麼向死去的父親交代?又有什麼面目去見母親?這是做人的問題,我不會做這種事,所以一口回絕馬監軍了。”
話音剛落,只聽門外傳來一個尖細的聲音,“我和周將軍關係這麼好,還需要什麼稟報,再敢說稟報,我把你們腦袋都擰了。”
這是監軍馬忠來了,周文重大急,一指裡屋,魏徵會意,連忙閃身進了裡屋。
門簾開了,馬忠直接走了進來,兩名周文重的親兵跟在他身後,滿臉無奈。
“周將軍有客人嗎?”馬忠望著桌上的兩杯茶疑惑地問道。
“是下午楊參軍來找我閒聊,杯子還沒有收。”
兩名親兵動作很快,上前收走了茶杯,也幸虧馬忠心思不在茶杯上,否則摸一下就會發現周文重在說謊,茶杯還是溫熱的。
周文重請他坐下,馬忠見房間裡沒有了人,這才道:“中午那件事我覺得有些東西可能還沒有說清楚,所以我想和將軍再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