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許紹嚇得心驚膽戰,帶著幾名隨從向城頭上跑去,直覺告訴他,一定是隋軍騎兵殺來了。
許紹忽然看見了對面有數十名唐軍士兵奔來,為首騎馬之人正是將軍馮泰,他急忙大喊道:““馮將軍,請等一等!”
馮泰勒住了戰馬,他急問道:“太守有什麼事?”
他急著要去召集軍隊集結守城,城頭上根本沒有防禦,隋軍很容易攀上城頭。
許紹厲聲質問道:“將軍不是說有哨兵在十里外放哨嗎?怎麼隋軍無聲無息就來了?”
馮泰有些惱羞成怒,恨恨道:“是江中船隻起火了,他們一定是水上殺來,我哪裡想得到!”
說完,他不理睬許紹,猛抽一鞭戰馬便向城中奔去,許紹呆住了,江中船隻起火,秦王殿下再三叮囑自己,當心被隋軍燒了船隻,還是被隋軍得手了,這....這可怎麼辦,自己怎麼向秦王交代?
這時他忽然想起一事,回頭大聲問道:“馮將軍,城門可關閉了?”
“已經關閉了!”遠遠傳來馮泰的回答。
許紹心中稍定,城門關閉就好,隋軍不會那麼輕易進城了,可就在這時,他的一名隨從指著倉庫方向大喊道:“太守,是不是倉庫也著火了?”
許紹一回頭,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只見南城處的十幾座倉庫上方濃煙滾滾,暗紅色的烈焰沖天,十幾座倉庫都被大火吞沒了,許紹腿一軟,頓時癱倒在地上。
長江內火光滔天,大火已蔓延到碼頭上,三堆小山一般的糧食和附近十幾座建築都被大火吞沒了,數千民夫和挑夫亂成一團,人們爭先恐後地向縣城奔去,這是人的本能,被高牆包圍的縣城有一種天然的安全感,但縣城大門已經被守城士兵關閉,任憑數千人怎麼叫罵哀求也不開,數千民夫無奈,只得紛紛向樹林內逃去。
城外的大火越燒越猛烈,幾乎所有的船隻都被點燃,船伕們早已跳江逃命,很多人混進了民夫之中,跟隨民夫一起奔跑,甚至連張厲率領的四百名隋軍士兵也不知了去向。
這時,城內的劉蘭成和李客師已合兵一處,一共有四百名手下,城內的倉庫也被李客師的手下一把火點燃了,此時城內火勢已極為猛烈,火光照亮了半個縣城,大街上到處是奔跑救火的人群,誰也不會留意社廟裡還藏著另一群人。
所有的隋軍士兵都換上了盔甲,手執戰槊和橫刀,他們的殺氣立刻沛然而出,和之前老實溫順的挑夫完全判若兩人。
“跟我來!”
劉蘭成一揮手,數百名士兵跟隨著他向北城門奔去,他們早就安排好了計劃,一旦張厲在城外點燃大火後,就會立刻轉到北城門處,等待城內接應。
劉蘭成為人十分謹慎,對付兩千唐軍,雖然他們四百人也可以辦到,但畢竟有點吃力,傷亡也會增大,如果是八百士兵來對付兩千人,那就是小菜一碟了,甚至還不會有太大傷亡,所以在劉蘭成的計劃中,接應軍隊進城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夷陵縣雖然是郡治,但也只是一座中縣,城牆周長不過二十里,只有一南一北兩座城門,南城外因為靠近長江碼頭,又有官道經過,所以南城門是主城門,而北城外則是一片樹林,越過這片寬達數里的樹林,背後便是莽莽群山。
所以北城門對夷陵縣百姓而言只是擺設,不過對軍隊卻不是,和南門一樣,北門處也有三百名守軍,他們沒有受城中失火影響,反而更加警惕,一個個劍拔弩張,他們看見對面跑來數百名士兵,一起大喊起來,但並沒有放箭,黑暗中,守軍一時沒有看出他們是隋軍。
“將軍,我們怎麼辦?”李客師低聲問道。
“還能怎麼辦,殺過去!”
劉蘭成從後背扯過盾牌,握在手中,大吼一聲,“跟我殺!”
士兵們也紛紛舉起盾牌,跟在劉蘭成身後向城門處殺去........
南門處唐軍正在迅速集結,兩千唐軍除了南北門各有三百士兵守城門外,其餘一千四百名唐軍正在城中各處巡邏或者參與救火,但隨著集結鐘聲敲響,分散在城中各處計程車兵紛紛向南門處奔來。
馮泰已經猜到隋軍殺來了,他們並沒有騎馬,一定透過某種方式靠近了夷陵縣,要麼是藏身在六千民夫和挑夫之中,要麼就是從水路悄然潛來,如果是前者,隋軍很可能已經進了城。
馮泰心中十分緊張,隋軍已經毀了糧食和船隻,如果再讓局勢惡化下去,李孝恭一定不會饒他了。
就在這時,北城樓上傳來了急促的鐘聲,這是求援鐘聲,馮泰暗叫一聲不妙,隋軍一定在攻打北城門,他拔出戰刀大喊:“去北城門!”
他只留下一百士兵守南城,其餘一千六百名士兵跟隨著他向北城門方向奔去,但距離北城門還有兩百餘步,忽然傳來一陣梆子聲響,兩邊民房上忽然射來密集了箭矢,奔在前面的唐軍士兵措手不及,紛紛中箭栽倒,慘叫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