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灣大橋前期工作經歷了規劃、預可、工可、初設、施工圖設計、招投標和施工等階段。從1993年進行規劃研究,至2006年12月開工。
九三年我國什麼經濟水平,什麼科技水平,國人自信心普遍很低。
可是這樣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卻已經在規劃一座世界最長的橋。
在邵新鵬的帶領下,他們來到施工現場巡視。
杭雨望著廣闊的大海,聽著膠州灣的波濤,不禁為這個工程而觸動。他聯想到自己所奮鬥的事業,每次投資大專案,杭雨都會懷疑自己能不能行。
比如投資手機螢幕的研發,杭雨心下也有點懷疑,我們的工程師有沒有這個水平。不過理智告訴他,我們的工程師是可以的,所以杭雨毅然投了大筆資金。
工程師們沒有讓他失望,別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出來。
“邵總工,我可以拍照留念嗎?”秋雪燕禮貌地問道。
“當然可以,又不是什麼機密工程。”邵新鵬笑著道。
於是秋雪燕拿出手機,拍攝波瀾壯闊的膠州灣,拍攝正在實施的工程。
“邵總工,如果我現在微博說,我們要建設一條世界最長的大橋,你猜會得到什麼評價?”杭雨突然來了興致,他很想知道國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工程的。
“千萬不要,沒有做成的事情不要大肆宣揚,免得人家說我們講大話。就算要報道,也不能用這麼激烈的詞語。”邵新鵬卻擺擺手,顯然不喜歡這個提議。
“怎麼,邵總工沒有信心嗎?”杭雨揶揄道。
“不是沒有信心,只不過......還是完成了再說吧。”邵新鵬不擅言辭。
杭雨哈哈一笑,沒有繼續懟他。
“這座橋不止是長那麼簡單,橋下要能通行萬噸巨輪,得在三個主航道橋分別採用鋼箱梁雙塔斜拉橋、鋼箱梁獨塔斜拉橋和獨塔自錨式懸索橋。這種結構簡捷,經濟合理,美觀協調,氣勢磅礴,國內外尚無同型別結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橋樑叢集。工程技術難度很大,而且條件複雜,受水文、地形、通航、航空和地質結構條件的制約,創新點很多,有45個高精尖專題研究課題有待攻關。”邵新鵬看著大海,彷彿已經看到了一座橋樑跨國膠州灣,到達對面的黃島。
“雖然我不懂工程技術,但也看得出這個工程的難度。”杭雨說道。
青島海灣大橋是我國首次北方冰凍海域建設的特大型橋樑叢集工程,也是我國首次在北方冰凍地區首次提出了100年設計壽命標準!
大橋受鹽害、凍融、海霧、颱風、暴雨、工業排放物等多重腐蝕環境的綜合作用,腐蝕環境嚴重惡劣,耐久性防護任務緊迫而嚴重。
海上橋樑測量定位困難的特點,建立全橋GPS測量定位系統,並採用傳統方法進行驗證,對GPS系統在海上橋樑測量定位的使用積累更豐富的經驗。
大橋按照使用100年的標準建設,因此對施工建設的要求極高,不但要滿**通需要,還要考慮生態效益。建築廢料將運到指定地點,不會破壞膠州灣周邊環境。
大橋建成後永久佔用海域範圍為90多米,對海域使用影響不大。
“董事長,邵總工,我們那邊安排好了。”大約一個小時,工程部來了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