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建向上級報告工程系統的事情後,第二天齊書記便親自打電話來詢問。杭雨在電話裡,仔細地給他分析了這款工程軟體的作用,齊振和了解後也表示認可。
“我們國家的建設工程多得是,但不是誰一句話就能幫你搞定。我可以給你介紹人,你自己跟那些領導去說,我想他們會同意的。”齊振和說道。
“多謝齊書記,有您的引薦就足夠了。”杭雨說道。
他也沒指望誰一句話,就能讓自己全國通行,關鍵有個內部引薦人。
“一般的工程好說,有些重點工程我也插不上手。”齊振和頓了一下道:“這樣吧,我還是幫你聯絡柏書記,讓他給你寫推薦信。”
“恩,最好能把工程資料給我發一份,簡單資料就行了。”杭雨說道。
“我知道。”齊振和回道。
結束通話後,杭雨把這件事告訴了關永林,讓他挑一些人準備去實地考察。大資料和雲端計算就是關永林帶領做出來的,工程模擬,依舊是他的團隊開發出來。
此時的巴蛇系統比剛出來的時候效率高了十幾倍,資料探勘,分析篩選,圖表演算法等技術都提升了很多。一方面是關永林的團隊堅持最佳化,另一方面則是耕耘科技在推進。
耕耘科技成立至今,並沒有研發新的產品,而是不斷最佳化巴蛇系統,堅實基礎技術。因為是合作公司,所以杭雨可以免費共享耕耘科技的技術。
能這麼快研發出工程模擬系統,耕耘科技做出不小的貢獻。
又過了一天,柏應也打電話來諮詢關於工程模擬的事情,杭雨耐心的講解。講到柏應也懂了,這次終於不用再等,柏應直接發了一些國內正在建設,或者即將動工的重點工程專案。
包括地鐵橋道隧道水壩發電站碼頭等等,都是表面資料,比如施工地址,施工團隊,負責人的資訊和聯絡方式。這些資料本來就不是保密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
杭雨大概看了一下,看到了他比較熟悉的“青島海灣大橋”,一座長達三十六公里的著名橋道工程。杭雨之所以熟悉,也是因為前世看了一些橋道排名,對這個名字記憶深刻。
這個工程零七年初就開始了,此時專案進行到了大沽河航道橋的主塔建設。按照專案規劃,估計還要兩三年才能完成,有充分的餘地進行最佳化。
柏應把這些正在建設的重點工程資料給杭雨,估計也是希望他去試試,看能不能利用新技術,提升一下工程的建設進度。
多達一百七十六個工程專案,關永林的團隊不可能一蹴而就。杭雨先挑選了十個專案,每個專案安排三到五個技術員去考察,採集資料資料。
柏應不遺餘力地支援,杭雨選了什麼專案,他就跟該專案的負責人聯絡。然後杭雨再去聯絡,跟對方說明需要,最後再派技術員去實地接觸。
“青島海灣大橋那邊,由我親自帶隊去見識一下。”杭雨前世看到橋樑排行的時候,就對這座橋神往已久,可惜以前沒有機會去看。
世界第一長的大橋,能看到它的建設過程,是一種不錯的風景。
關永林給杭雨安排了五個技術員,讓他們準備一下,第二天跟杭雨一起走。結果杭雨當晚跟秋雪燕說了這件事,她也感興趣,要一起去看世界最長的大橋。
於是這一行包括杭雨的保鏢和秋雪燕的保鏢,變成了九個人。秋雪燕新請的女保鏢,是一家知名的保鏢公司訓練出來的專業保鏢,秋雪燕叫她聞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