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重複,明天重新整理
——
如今一項產品的細節決策,不單靠杭雨一個人,更多時候靠的是大家的能力。然後就是線上和線下網路提供的龐大資料,透過巴蛇系統分析,提供更加真實和現實的參照。
有大資料為決策提供參照,避免了很多空想空談的錯誤。
怎樣做一個決策,江燕公司在三年的成長當中,已經有一套系統了。在這套系統至上,需要發揮高層的專業能力,分析能力,前瞻能力,判斷能力,執行能力等等。
這些能力當中,杭雨最大的優勢是“前瞻能力”,專業和判斷等能力,則在建設公司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但依舊比不上這些千里挑一的精英人物。
想要公司長久發展,放權是必然的,不能把公司未來賭在一個人身上。
“我打算把決策分為藍本,金本,紅本,對應億元級,十億級,百億級。億元級的決策有一半人同意便能透過,但是我有一票否決權。十億級的決策必須有多數人同意才能透過,但是我有一票否決權。百億級的決策必須全部人同意才能透過,任何人都有一票否決權。”杭雨說道。
“額,好像還不錯的樣子。”沈妙芙說道。
說是下放權力,但是杭雨都有一票否決權,這點讓大家感覺很坑爹。
當然,這並不代表其他成員的權利都白瞎了,至少他們可以平衡杭雨權利。百億級的決策不用說,任何人都可以一票否決,包括杭雨提出來的決策。
而億元級和十億級的決策,如果是杭雨提出來的,如果支援人數不夠,一樣要被駁回。其他成員的權力雖然沒有那麼大,但是杭雨如果提出很不合理的決策,大家可以反對他。
這已經比之前好太多了,之前杭雨無論說什麼,大家縱然有意見,最後還是被杭雨“說服”。
注意“說服”這個詞,其實決策這玩意,很大程度上就是說服其他成員。那麼如何“說服”其他成員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決策者的個人能力和魅力,以及他提出的決策的作用。
也就是說,即便成立了中心辦公室,到底是杭雨為主還是“高層”為主,看的不是固定的權力,而是兩者的能力和威信,這點是不可能定死的。
從目前來看,當然是以杭雨為主,因為他的能力和威信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杭雨之後,下一任董事長繼承者如果能力不行,肯定會以中心辦公室為主。
到時候不用誰去規定誰為主,權力自然而然會發生轉移。
而且這種轉移是有好處的,總不能把主權放在一個“弱者”身上吧。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誰將任命為兩部總裁呢?”杭雨微笑著說道,他這種戲謔的語氣,讓大家緊張嚴肅的氣氛為之一鬆。
杭雨不希望大家太緊張兩個職位,稍微放鬆一點,看開一點好。
“董事長,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吧。”沈妙芙越來越會看眼色了,因為跟杭雨私交比較好,年齡又相近,總會在關鍵時候配合杭雨。
其實沈妙芙知道,她沒機會成為兩部總裁,她是幫其他高層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