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劉盛建商量之前,杭雨先找到關永林,想更深入地瞭解一下微博雲和巴蛇的功能,並制定可行性的計劃,到時候好說話。
“用大資料來輔助救災,可以是可以,首先需要蒐集資料。憑我們自己是無法蒐集那麼多資料的,只有動員群眾,讓他們使用微博傳送各地的情況。”關永林說道。
“微博一億多使用者,動員起來應該能提供不少資料。”杭雨說道。
“是的,不過要處理這麼龐大的資料,以我們目前的叢集伺服器有點困難。如果要推廣巴蛇,我估計怎麼也得增加五千至一萬臺伺服器。”關永林說道。
“一萬臺,那就是一兩個億。”杭雨猶豫了。
關永林不說話,他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是否擴充套件推廣是杭雨的事情。
“動不動就一兩個億,好吧,為了救災我們提前擴充套件硬體裝置。”本來杭雨是打算等公司資金寬裕一些,再推廣大資料的,不過512事件很快就來了,他沒時間準備。
好在雲端計算和大資料對硬體裝置的要求沒那麼高,不像遊戲運營需要較為高階的伺服器,可以買一些較為廉價的伺服器頂著。
“先購買七千臺伺服器,一個月內給我安裝好。”杭雨說道。
“安裝升級配置,一個月差不多了。”關永林點頭。
“對了,你跟人事部合作,儘快組建一支專業的資料分析團隊。以前我們公司內部使用大資料,都是各部門自己分析資料,現在不能再這樣了。”杭雨說道。
“沒問題,不過國內資料分析方面的人才稍微少一點,需要一點時間。”關永林說道。
“儘快。”杭雨直說兩個字。
在技術公司準備裝置時,杭雨讓策劃部和編輯部儘快做一個宣傳計劃。
準備工作交給相關部門後,杭雨親自邀約劉盛建和齊書記一起吃飯,跟他們商量用大資料輔助救災的事情。
“齊書記,這次雪災幾乎波及全國範圍,其中有七個省受災嚴重。如此龐大的受災範圍,僅憑人工去傳遞資訊很慢,效率也很低,救災速度慢一分鐘都會造成上千萬的損失。”杭雨說道。
一個地區當然不可能造成這麼嚴重的損失,但是所有受災地區加起來,一分鐘可能不止幾千萬。一條道路堵一個小時,多少貨車物資過不去,這些都是錢。
“沒想到你會主動關注救災問題,怎麼,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齊書記百忙之中抽空出來吃飯,一方面看得起杭雨,另一方面也知道他肯定有重要的事情。
本以為是杭雨的私人生意,沒想到是救災問題,這令齊振和心裡頗為好奇,杭雨一個民間企業家怎麼會對救災感興趣,難道有利可圖?
想從救災當中獲利,齊書記持警惕態度。
“我們公司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發大資料分析系統,可以蒐集海量資訊,用超快的速度進行篩選分析。如果能得到各地受災資料,集中分析篩選,絕對比人工去識別快千倍萬倍。”杭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