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林跟人事部完成招聘名單後,並沒有馬上投入工作,而是回到南京大學找他以前的同事,也是一名電子資訊工程學的教授,名為黃毅。
“老黃,又在寫論文,有什麼新的研究成果。”關永林跟老朋友說話,語氣顯得很輕鬆。
“你怎麼回來了,等我寫完再跟你說。”黃毅瞥他一眼,繼續書寫。
關永林也不急,自己倒了一杯茶坐在旁邊品味,等了十多分鐘,黃毅似乎遇到困難,停筆思索。他安靜地走過去看了一下黃毅的論文,發現他在寫多感測器資訊融合演算法的研究技術,包括粒子群演算法,遺傳演算法,量子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等。
“你成天寫這些有什麼用,懂的不愛看,不懂的看不懂。”關永林說道。
“你這不是廢話嗎,不寫論文怎麼申請專案經費。”黃毅沒好氣道。
以前寫論文是為了評職稱,以為當上教授可以擺脫這種局面,沒想到教授申請經費還是靠論文。好不容易上了國際知名的科學專刊,比如sci,ei檢索,通常也只能得到幾十萬經費。
幾十萬說多不多,純粹搞研究是很燒錢的,沒兩下就燒光了。再想申請經費,又要寫點有水平的論文出來,好多教授沒有研究成果,甚至抄襲別人的成果。
“在學校裡搞研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寫論文上面了,經費等了一個月又一個月。做研究是個燒錢的活,研究成果如果不能商業化,賺不到錢,沒有人願意繼續投資。”關永林早就看透了,他不願在學校浪費時間,所以才狠下心離職找了一家公司。
“別跟我提商業化,有的研究它就不是賺錢的,而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如果不賺錢就不研究了,哪裡來的電腦,哪裡來的飛機,總要有個過程嘛。”黃毅瞧不起他這種思維。
“話糙理不糙,不過也要看情況,你這樣能做出什麼成果來。”關永林說道。
“這話我就不愛聽,幾年做不出來,十年二十年,我就不信一點成果都沒有。”黃毅今年四十六歲,他覺著自己還有時間,沒必要急著去投奔商人。
教授職稱很難得,像關永林這樣成為教授才四年多時間,就毅然放棄職稱去外面混的,絕對屬於少數。畢竟教授去了某公司,不一定能做出成績來,退休以後遠沒有教授那麼吃香。
黃毅嘴上說的義正言辭,心裡可明白著,外面沒那麼好混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堂堂教授跑去給人打工,黃毅拉不下臉來。就算有大老闆來請他,他都要矜持一番,更別提要他去找工作。
“別說我了,你找到什麼好工作。”黃毅剛畢業就在學校當老師,一直混到今天,跟外界都有點脫軌了。
“我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當技術部主管,月薪三千五,主要做一些應用軟體。”關永林說道。
“薪水還可以,不過你的水平去做應用軟體太可惜了。”黃毅說道,他知道一些學生喜歡做這方面的東西,大多數都白忙活。
“應用軟體也有技術難的,而且成熟的技術更易於商業化,賺到錢了想做什麼研究,也比較方便。”關永林說道。
“三千五能做什麼研究,我寫幾篇優質論文,好歹能申請個十幾萬。”黃毅說道。
“我說的是底薪,上個月我還拿了六千塊獎金。”關永林道。
“獎金比底薪高這麼多,那你一個月差不多有一萬了。”黃毅驚訝道,他的月薪也才三千左右,時多時少,加上校方補貼則是四千左右。
“這都不算什麼。”關永林做足了文章,頗為裝逼地道:“我之前沒有拿到專案,只是協助而已,所以獎金比較少一點。這次我拿到一個大專案,要是拿出成績來,怎麼也得有十來萬獎金。”
“什麼大專案?”黃毅來了興趣,他沒料到關永林才出去混兩個月,就到這種程度了。
“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商業化開發,你知道公司投資多少不?整整五百萬,整個專案由我主持。”關永林豎起五根手指頭。
“多少,五百萬!”黃毅眼睛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