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把這個專案抓在自己手裡,而不是給別人打工。”杭雨說道。
“我以前沒做過商業化的東西,但我也知道商人只講利益,不管跟國內國外的公司合作,風險是一樣的。”關永林說道。
沒有跟老外接觸過,常常會抱有兩種極端的想法,一種認為老外都是大好人,講信用有愛心,恨不得把面板洗成白色的。還有一種則把老外當成洪水猛獸,認為他們的一切都是虛偽的。
兩種想法都不行,要用平常心去看待他們,不要崇拜也不要怕。
“要不我們獨立開發這兩種技術,反正國外也是剛剛提出來,我們還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公司現在的盈利節節攀升,我們可以打造一個較小的雲儲存中心,先在小範圍內試用,等技術成熟了再擴張。”付磊建議道。
“恩,這個想法可以。”杭雨說道。
其實雲端計算的雛形很早就有了,最初叫做電廠模式,好比利用電廠的規模效應來降低電力價格,讓使用者用起來更方便,無需購買和維護任何發電裝置。
1961年,人工智慧之父麥肯錫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效用計算“這個概念。
其核心借鑑了電廠模式,具體目標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伺服器、儲存系統以及應用程式來共享給多個使用者,讓使用者能夠像把燈泡插入燈座一樣來使用計算機資源,並且根據其所使用的量來付費。
但由於當時整個IT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強大的技術還未誕生,比如網際網路等,所以雖然這個想法一直為人稱道,但是總體而言“叫好不叫座“。
然後是網格計算,把一個非常巨大的資料問題分成許多小部分,然後把這些小部分分配給許多低效能的計算機來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攻克大問題。
可惜的是,由於網格計算在商業模式、技術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並沒有在工程界和商業界取得預期的成功。
今年剛提出的雲端計算的核心,跟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差不多,也是希望IT技術能像使用電力那樣方便,並且成本低廉。但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不同的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技術成長,以及電腦普及度,擁有了市場和技術基礎的支撐,使得雲端計算有了成功商業化的可能性。
“獨立自主研發,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要許多人才,這兩點我們都達不到。”關永林還是更傾向於跟大公司合作,他以前在南京大學做過幾個專案,深知國內的技術落後,資金欠缺。
技術落後可以克服,資金欠缺就很難了。
“沒有人才可以招聘,資金問題我來解決,技術問題你們來解決。”杭雨說道:“四個產品投資五百萬,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投資五百萬,成績好還有第二輪投資。”
“第一輪投資五百萬,可以讓我來主持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專案嗎。”關永林聽到這麼多錢,馬上把合作的事情拋在腦後了,幾乎是本能地想要拿下這個專案。
付磊看到他這麼跳脫,心裡頗為不滿,我才是技術部經理。
“我當初選你做主管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專案。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開發可以交給你,臨時成立一個研發小組,你當組長,付雲澤當副組長。”杭雨說道。
“謝謝董事長,我一定做出可觀的成績來。”關永林大喜,感覺這個年輕人特別順眼。
“研發小組的人手可以從技術部選,或者跟人事部合作,叫他們招聘。具體什麼要求,你自己去跟人事部商量,擬定一個名單給我看。”杭雨說道。
“好,我明白。”關永林充滿了幹勁,一瞬間好似年輕了幾歲。
“付磊,你負責四個關聯產品,不夠人手找人事部商量,同樣擬定一個招聘名單出來。四個關聯產品,雲端計算和大資料,關乎我們公司接下來的發展,不容有失。”杭雨說道。
“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付磊點頭。
以原創為核心的盈利模式,到雲端計算和大資料,今天杭雲山丟擲來的東西,讓付磊和關永林燃起了格外熾熱的激情。
兩種模式都超出國內的網際網路發展很多,任何一種拿出來,都可以讓一家公司崛起為巨頭。當然,資金和具體運營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否則光有概念無法自主也不行。
自從開闢特賣專場後,中國寶貝的月盈利再次突破,達到兩千四百多萬。加上微博盈利驚人,杭雨在第一輪拿出一千萬投資,尚在公司的承受範圍內。
“你要同時開發四款產品,還要自主研發雲什麼...我不懂這是什麼東西,但是同時投資這麼多專案,對公司的財務負擔太大了。”找楊氏批錢的時候,她表示應該步步為營,循序漸進。
“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是兩種相輔相成,商業潛力巨大的技術。公司財務這塊談不上負擔,早前我就說了,財務緊張是一件好事,說明金錢用在了實處,而不是存在銀行發黴。”杭雨說道。
“你一次投資一種專案,多花點錢我也願意,你一下搞出這麼多專案來,我怕技術部的力量分散,結果左右不行。”楊氏說道。
“這個你放心,四個關聯產品都有借鑑物件,技術也是比較成熟的。四個產品可以大幅度增加會員的價值,保證微博這邊的盈利,也就一個月的利潤拿出來投資。至於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我本人的確沒什麼把握,但是不能因為沒把握就不做。”杭雨說道。
楊氏繃著臉,心想微博會員頭一個月就入賬上千萬,而且還在緩慢增長。如果四個產品出來後,可以保持這個盈利,那麼一千萬投資倒也不算很大負擔。
大不了就當微博不賺錢了,中國寶貝這邊還是有鉅額盈利的。
“好,我同意了。”楊氏說道。
這邊錢一批,不到三天時間,技術部和人事部拿出一個招聘名單來。
付磊負責四個產品,需要音訊,相簿輸入法這方面的製作人才,屬於比較好找的,各方面的要求綜合一共招聘二十個人。關永林負責雲端計算和大資料,自然需要硬體,儲存,資料方面的人才,各方面要求綜合一共招聘十六個人。
看得出來,兩人都在人事方面比較節省,付磊這邊多半是因為技術難度沒那麼高,而關永林多半是怕花錢太多,杭雨受不了把專案給停了。
這種事關永林以前遇到過,至今有心理陰影,所以他想盡量省錢,免得在資金方面刺激到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