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戰略委員會會議一結束,我就讓林軍負責馬上啟動野望智慧電動汽車公司的籌建。
汽車公司總部暫時放在位於京城東二環的野望集團總部大樓11層,由我任董事長,林軍任公司籌備負責人。
公司於2013年6月6日在BJ中關村正式註冊成立,我指示集團人力資源部立即全力招募汽車公司核心團隊高管。
人力資源部請的獵頭公司找到了華夏汽車集團的副總裁劉紅軍,向我們推薦他作為野望汽車公司總經理的人選。
劉紅軍是老汽車人,吉林大學發動機設計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汽車製造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從汽車設計、到汽車生產、採購、銷售都幹過,而且幹得不錯,一路高升,從華汽長春製造廠的設計部工程師一直幹到了集團總部分管全華汽集團汽車產品設計、生產和供應鏈的副總裁。
我對劉紅軍的背景十分滿意,請獵頭公司約他到野望集團總部見一面。
幸好當時的野望集團如日中天,名聲在外,否則這樣重量級的央企高管,我們很難請得動。
劉總五十歲不到,健壯的中等身材,深咖啡色的面板,留一個平頭,穩重嚴肅,很有國企領導的威嚴。
見面時我向他描述了我對智慧電動汽車的理解和願景,我希望野望的產品不光是一輛車,一個代步工具,更是一個網際網路出行和娛樂平臺,不僅要安全、節能,更要聯通出行、生活和娛樂,真正成為一個超級移動終端。
劉紅軍雖然一直在國有企業工作,但思維並不僵化。
他認真地聽我說完,說道:“哦,我來的時候還有點疑惑,為什麼野望集團一定要做汽車?現在明白了,原來野望要做的不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個平臺終端。”
“是的,正是如此!我們野望集團的所有業務都是平臺思維。”
“我理解這是未來的方向,你們這也算是對傳統汽車製造廠的跨界打劫啊!”
“哈哈,是的,我們已經打劫了手機和電視製造行業,現在輪到汽車行業了!”
我很高興他理解了我的願景,而他豐富的汽車製造產業背景和經驗,正是我們進入這個行業急需的。
我和劉紅軍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一拍即合。
劉紅軍在兩個月後正式加盟了野望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雖然原來他是大型國企的副總裁,地位很高,但畢竟是副職。現在我們給了他野望汽車公司的1號位,並給他比原來國企翻倍的薪酬,加上野望企業公司的管理層期權。
劉紅軍幹勁十足的上任了。
野望汽車在他的帶領下,飛速發展,2014年底就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野望007”的概念設計和論證,進入了工程設計階段。
他還透過原來在華汽集團的關係,為公司聯絡了華汽集團下屬天津汽車製造廠作為未來野望汽車的代工生產合作廠。
野望汽車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了首輪戰略融資,從6傢俬募基金以80億的估值融了20億的資金,出讓了共20%的股權。
汽車公司在2014年底時員工就超過700人,原來總部的11層早不夠用了,還在旁邊寫字樓租了一層。
於是2015年初,公司在京城和天津之間的TZ區工業園租了一棟3萬平方的辦公樓,作為野望汽車的總部,離大興國際機場很近,去天津也很方便。
2015年下半年的時候,“野望007”進入了樣車試製和測試階段。
我覺得野望汽車已經基本走上了軌道,於是我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光啟專案的啟動上,去美國出差的時間也多起來。
劉紅軍還是向我彙報工作,行政上由集團總裁張強監管,畢竟我經常不在國內。
2015年10月以後,我一直在加州,劉紅軍只有透過影片電話才能和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