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編以北,一支兵力逾兩千的軍隊正在向南前進,再有不到一里便能抵達河邊,從名為北津的渡口過河,沒多遠便能抵達龍編。
他們是萬春國的軍隊,原本向北開拔到隘口立寨準備抵禦陸路來犯周軍,後來奉命趕赴京城龍編勤王。
臨近河岸之處怪石嶙峋,當地人稱之為“石崎”,這是龍編北水沿岸地形的代稱,不是某個固定地點,而這種地形很容易藏有伏兵。
若是平日,將士們必然會小心提防,不過前日官軍大捷,在龍編城南津附近擊敗來犯周軍,對方已經退回曲易,龍編附近安全許多,所以沒必要疑神疑鬼。
待得他們抵達龍編,休整完畢便可前往曲易,將這股膽大妄為的周軍趕跑,再整軍備戰、堅壁清野,迎戰即將到來的周軍主力。
曲易的那股周軍,他們應該能趕跑,但隨之而來的主力,能打得過麼?
領兵的李大權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萬春國王李賁的侄子,他最不希望萬春國土淪陷,當年他跟著父親和叔叔李賁住在破敗的桃郎城,那種苦日子可不想再過了。
如果一直過的是苦日子倒沒什麼,關鍵是這十來年在龍編住慣了,李代權已經適應了妻妾成群、錦衣玉食的生活,在龍編有寬闊的府邸,有僕人殷切伺候,如無必要,他真的不想再去鑽山林。
但周軍主力若真的殺過來,恐怕正面是擋不住的,所以李大權知道屆時搞不好真的就要暫時躲到別的地方,想辦法和對方耗,耗上一年半載,總能把對方耗得不戰自退。
就像他的叔叔那樣,熬了數十年,終於熬得北邊朝廷受不了,預設其控制交州,也使得如今的萬春國,比起當年來實力要雄厚許多。
想到這裡,李大權嘆了口氣,他知道一旦周軍主力進入交州,己方主力只能躲,不過對方遲早在交州待不住下去,那麼他還有機會重回龍編。
烈日下,無緣無故忽然颳起一陣風,李大權望向南方天空,此時雖然是晴間多雲,但他知道颶風快要來了。
嶺表交廣多颶風,所謂颶風又曰“懼風”,有怖懼之意,颶風大多在夏秋季節颳起,而到來前會出現一種特別的風,民間常稱之為“煉風”,現在颳起的風即是煉風。
煉風颳過之後沒幾日會下起細雨,先緩後急,再後來天上會出現特殊的雲暈,狀似虹霓,這代表著再過幾日颶風即將到來。
颶風威力巨大,狂風暴雨下水位猛漲、樹倒房塌,颶風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還是陸地上的景象,而大海上會出現驚濤駭浪,任何船隻敢出海,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周軍主力一時半會無法渡海而來,萬春國會因此多得十餘日的喘息時間。
有老天幫忙,李大權覺得信心倍增,他只要領兵將佔據曲易的周軍趕走,對方肯定要退守龍編港或者乘船離開,到時候在大海上很可能會遇見颶風,然後一個不少全都得葬身魚腹。
眼見著北津就在眼前,李大權策馬前行要先過河入城,向叔叔覆命之後,回到逍遙窩去好好享受一番,沒走幾步,卻見兩側石堆裡冒出許多人影,向己方隊伍投擲出一些黑乎乎的物品。
有人剛喊出“有伏兵”三個字,卻見隊伍裡忽然冒出濃煙、火光,伴隨著火光還有“轟隆隆”的巨響,此起彼伏的巨響若同晴空霹靂落在地面,弄得將士們暈頭轉向。
戰馬受驚將李大權掀下鞍,但他左腳卻還卡在馬鐙上,被受驚的戰馬拖著向前跑,身後騎馬的親兵也都被掀下鞍,沒人能夠趕上前去救他。
即便想救也救不了,因為隊伍已經亂成一鍋粥,那些被晴天霹靂“擊中”的倒黴鬼,個個渾身是血血,大家都嚇得抱頭鼠竄,或者嚇癱在地,哪裡還有人顧得去救主帥。
襲擊者彎弓搭箭,將萬春軍將士射倒一片,又有許多面上塗著藍顏色的人手持刀牌、長矛衝了上來,倉促間一些萬春軍士兵上前迎戰,對方卻再次施展“妖術”,引來天雷轟擊將這些人轟得橫七豎八。
“妖術,妖術!!”
匪夷所思的妖術,讓隊伍徹底崩潰,逾兩千人的隊伍亂成一片,被敵人輕而易舉的分割、消滅,潰兵向河邊逃去,可渡口處那些嚇壞的船伕早已將船隻划走。
許多人不顧一切跳進河裡向對岸游去,落在後面的人被岸上追兵一箭一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