洭口,是西北而來洭水與東北而來溱水匯合之處,因為溱水勢大,故而是洭水入溱水,按著慣例其入溱水處稱之為洭口,當地百姓又稱之為江口咀。
但從地形上來說,洭口如同一個“丫”字的中間位置,正處於一個三江口間。
於洭口處沿著洭水向西北方向行船,可達西衡州州治含洭;若於洭口處沿著溱水向東北方向行船,可達東衡州州治曲江,當然,半路得先經過湞陽城。
陳國都督嶺南二十四州的大都督王猛,領兵駐紮在湞陽城,連同各地俚帥、洞主一起抵禦兵臨城下的周軍,而位於湞陽下游的洭口,則是湞陽駐軍的重要糧草轉運點。
從下游廣州等地籌集的糧食,裝在船上沿著溱水一路逆流北上,抵達洭口的陳軍營寨之後,可以經由洭水進抵含洭,也可經由溱水進抵湞陽,將糧食供給兩處城池的守軍以便和周軍對耗。
不,周軍沒辦法和官軍耗下去了!
鄧暠想到這裡心情不錯,今日上午,他的同產兄王猛從湞陽派出信使到洭口,帶來了一封信和一個好訊息:周軍糧草不足,要麼近期發動進攻,要麼收兵退守曲江。
王猛是如何探得如此要緊之事?鄧暠不知道,但他知道兄長沒必要騙他,所以收到這個好訊息後,真的是鬆了口氣。
自從兵敗大庾嶺,陳軍便節節敗退,好容易集中力量據守湞陽,若是擋不住周軍那麼廣州就很危險。
如今周軍糧草供應不上,極有可能不戰自退,真到了那日,可得喝酒慶祝一番,可問題在於周軍會不戰自退麼?
不可能!
捫心自問,換做是他當週軍主將,好容易翻過大庾嶺兵臨湞陽城下,眼見著只要拿下城池,就能順著溱水直抵廣州州治番禹城下,即便糧草供應緊張,寧願奮力一搏也不願意就此收兵。
所以,王猛在信中千叮嚀萬囑咐,交代弟弟鄧暠一定要守好洭口寨,這裡事關湞陽守軍糧道,絕對不能在節骨眼上出紕漏,以免讓即將斷糧的周軍找到機會翻盤。
陳軍洭口寨,分為南北兩寨,南寨位於洭口南岸,亦在洭口下游溱水河段的西岸,寨旁有糧運碼頭聚集著大量船隻,而位於洭口北岸的北寨則駐紮大量官軍,扼守兩江之地。
北寨的兩肋為洭水、溱水(西、東)所包夾,南側為三江口,北側為山勢陡峭的咀山,地勢險要,周軍要想翻盤,要麼拿下湞陽城,要麼偷襲洭口寨斷湞陽的糧道。
周軍會有機會麼?沒有!
鄧暠對此堅信不疑,王猛命他守洭口,就是把一副重任交到最值得信任的人手上,為了確保洭口的安全,鄧暠已經做了精心部署,周軍要想偷襲,根本沒可能。
走陸路?洭口北寨背靠咀山,而咀山又是綿延山脈的南麓,寬達數十里的高山險阻,也許能有少數人翻山而來,但大規模的隊伍若要如此行軍,半路摔死、被毒蛇蟲蟻弄死的至少要過半。
這些暫且不論,要從山脈北麓走到南麓,其間根本就沒有道路,慢慢的翻山越嶺怎麼都得花上半個月的時間,周軍真要派人翻山偷襲,這些兵攜帶的糧食哪裡夠?
鄧暠從軍多年,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將領,他知道一般情況下一個兵身上攜帶的乾糧最多也就十來日的分量,這還是平地行軍時的標準,翻山越嶺本就是力氣活,士兵隨身攜帶的糧食只能更少。
周軍真要翻山走陸路進攻洭口北寨,恐怕派來的兵在半路上就已經把乾糧吃光,然後還因為迷路進退不得,最後活活被困死在綿延的大山之中,所以這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