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七百一十四章 他山之石(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一十四章 他山之石(續) (1 / 2)

建築工地裡,一個接近完工的高臺狀主體建築頂部,建築工人們正在搭建一個巨大的半球體木架,這個木架看去就像一個倒扣在建築物頂端的大碗,亦或是個巨大的穹廬,遠遠看去十分顯眼。

半球體木架底端,工人們以木架為依託開始砌磚,有官府吏員在現場監工,看著工人給磚塊抹水泥,又有人專門監督工人攪拌水泥。

工部官員錢詵看著眼前這巨大的半球形木架,又看看手中的設計圖紙,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巨大的“穹廬”,耳邊迴盪著對話聲:

“請問,期貨交易所怎麼走?”

“看那邊,看到那個大穹廬了沒有?那裡就是了。”

“喔,多謝,多謝!”

他收回遐想,看著眼前這“醜陋”的穹頂結構,又看看隔壁不遠處那屋頂有著明顯修補痕跡的期貨交易所,嘆了口氣。

這哪裡是什麼穹廬喲,分明是墳包....

錢詵對磚石砌起來的穹頂結構沒有好感,認為這玩意的形制和陵墓差不多,更適合逝者“居住”,活人居住或活動的場所,不該有這玩意。

但是,想想日後都是些市儈商賈在這新的期貨交易所裡進出,他心情好了許多。

幷州州治晉陽,有期貨交易所,其主體建築和各交易大廳均為木結構,自開業以來就熱鬧非凡,隨著期貨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交易所變得人滿為患。

而木結構建築容易失火的隱患,也在一場意外失火之中暴露出來。

所幸,因為撲救及時、人員疏散及時,那場大火沒造成太大的人員、財產損失,但是心有餘悸的當地官府和商會,下定決心在新建一座更大的交易所時,採用磚石結構。

正好,有司從羅馬國引進該國特有的石結構建築技術,與中原這三十多年發展出來的磚石結構建築技術糅合,開始了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就用在幷州新的期貨交易所上。

屆時一個偌大的“穹廬”出現在晉陽城裡,絕對會格外顯眼。

從各地湧入晉陽的外地客商,將很容易找到交易所所在地,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問路都要問個半天。

錢詵滿懷惡意的想,等這醜陋的新交易所建成,晉陽百姓一定會把這建築稱作“墳包”。

再看向眼前半球形的木架,他覺得頗為遺憾:若是按照“正常”(中原)風格修建,新幷州期貨交易所一定會成為晉陽的新地標。

奈何,朝廷要推廣磚石建築,說是加強建築防火能力,也省得隔三差五就要替換腐爛、蟲蛀的木樑。

所以錢詵等堅持“正常建築結構”的官員,只能放下成見,開始研究磚石建築中的“穹頂”、“拱券”等建築結構。

磚石結構建築大量採用“拱券”結構來承受建築重量,不會用到大量木樑,所以沒有防蟲、防火的問題,這就是新期貨交易所看中的優點。

又因為穹頂結構能夠在採光、內部空間上取得合理平衡,加上後期會在穹頂內壁刷白色膩子,甚至可能貼上金屬箔,反光效果不錯,所以成了新期貨交易所建築的一大“看點”。

但想要將“看點”變成現實可不容易。

如今正在施工的這個半球形的穹頂,施工難度較大,設計難度同樣不小。

穹頂就像是一個倒扣的碗,碗底(穹頂圓心)有圓洞,以此採光,這種建築結構還需要拱券結構來支撐,設計起來十分麻煩。

穹頂結構施工前必須要作精密的數學計算,整個結構體內大小部件的受力要能達到“平衡”,不然沉重的穹頂會造成底下支撐它的圓形牆體開裂,然後整個“碗”就會砸下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