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公府本來就和山南荊湖這邊有不少交情,所以李元吉很快融入這些圈子,和來自嶺南豪族馮氏的馮智理、黃州虎林軍一脈出身的梁興林等人玩得熱絡。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年不滿二十,為家中排行靠後的兒子,處於不上不下的境地,出路模糊,左右為難。
父親的爵位,自然是長兄(嫡長兄)繼承,家中的產業,主幹自然也是由長兄接管。
其他兄長們要麼讀軍校、畢業後從軍,要麼在學校讀書、備考科舉,他們這些家中排名靠後的人,讀不得書,又不想去軍校和兄長們走一樣的路,便只能出來長見識。
靠著父輩的人脈,營建自己的交際圈,儘可能自食其力,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或者,經營自己的產業,以便將來開枝散葉。
這樣的情況,如今在各官宦、商賈家庭裡很常見,長子繼承家業(主要產業),嫡庶次子們要麼讀書考科舉,要麼入軍校,從軍拼爵位。
文、武兩不靠的子弟,就只能趁著父輩在時,想辦法借力謀出路,要麼到兩京(長安、洛陽)結交權貴,要麼到晉陽、鄴城、西陽、廣陵、番禹等大都會結交人脈。
也就是想辦法經商,置辦產業。
若都做不到,活該在家中沒地位,分家之後扣扣索索過日子。
李元吉就是這樣的處境,他不喜文,所以不打算考科舉;他喜武,弓馬嫻熟,但二兄李世民、三兄李玄霸都陸續讀了軍校,李元吉就不想走這條路。
況且他覺得往後打仗都是火器為主,個人勇武沒了用處,所以,還不如想辦法多賺錢。
無軍功,不得封爵,這是朝廷的制度,但是李元吉覺得,如今世道不一樣了,沒有爵位,但有產業,並且經營得好,一樣可以做人上人。
有了錢,就有了各種高檔享受,美人、名馬、豪宅、田莊、山珍海味,什麼都有了。
如今朝廷不輕商,所以李元吉覺得自己就算經商,也不會被人看不起,況且他還有兄長們幫襯,將來又有誰敢看不起他李四郎?
李元吉現在就跟著母親學經營產業,來到黃州後,發現這邊的紈絝子弟和京城的紈絝子弟不一樣,訊息極其靈通,無論是貿易、工商、交通運輸還是期貨、股票交易,個個都有準確度很高的訊息渠道。
大家都有父輩的大樹可以遮風避雨,卻都要靠自己拼搏,努力經營人脈、產業,為自己的將來謀出路,所以,相互幫襯、各取所需,再合適不過。
譬如馮智理,其家族為嶺南豪族,主營海貿,所以馮智理對於海貿方面的訊息十分靈通,也對嶺南物產有著深刻了解。
梁興林家在黃州西陽,是虎林軍子弟,不擅文、不喜武,偏偏擅長做買賣,如今對於期貨買賣頗有心得,自己承擔風險,借錢炒期貨,摸爬滾打一番後,居然賺了數萬貫。
還有另外幾位,要麼來自廣南西道,家裡有大片甘蔗種植園,要麼來自淮南,家裡從事淮水航運。
而李元吉出身長安權貴家庭,在京城有人脈,雖然大多是酒肉朋友,但總算是長安城裡權貴子弟圈的一員,兼之家中有煤礦、產業,不缺錢,所以,對於別人來說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幾個年輕人在黃州相遇、趣味相投,於是開始嘗試合作,不靠父兄,靠自己和朋友一起奮鬥,拼出路。
李元吉覺得自己一定能夠不靠父兄就能出人頭地,若是時來運轉、產業經營得好,將來還有機會被選為參知政事,參與國務。
若人脈經營得好,甚至有些許機會被選為平章政事,如父親那樣,在政事堂會議上和宰執們平起平坐。
李元吉正躊躇滿志間,耳邊傳來說話聲:“四郎,想什麼呢?準備開始了喲。”
他回過神,循聲望去,卻見是坐在隔壁的馮智理提醒自己。
李元吉笑了笑,看看四周,隨即心中一緊:怎麼空蕩蕩的?
再低頭一看,卻見自己已經遠離地面,兩條腿就這麼懸著。
就在他走神間,“跳樓機”已經升上最高點,接下來...
李元吉還沒來得及害怕,只覺座位猛地一墜,他自己隨後也跟著下墜,那一瞬間,彷彿有人捏著他的心,然後猛地一扯。
巨大的恐懼感充滿全身,驚恐萬分的李元吉控制不住,和左右同伴一起,不由自主張開嘴,大喊起來:
“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