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國往草原修那麼多堡壘,總有幾個堡壘的守將,因為各種原因心生不滿,然後只要汗國許以高官厚祿和美人、金銀,就一定能將其拉攏過來!
。。。。。。
帳內,宇文溫正和史萬歲等幾位將領秉燭夜談,根據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討論接下來要對對草原實行何種政策,以便削弱突厥,解決威脅。
今日的炮擊演示效果不錯,讓突厥始畢可汗和一眾貴族看了之後面無血色,宇文溫和將領們都看在眼裡,對於大炮這一利器的震懾作用很滿意。
但是,若在草原上的堡壘群配備大炮,會不會因為某個堡壘的守將叛變,導致大炮落入突厥手中?
這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只要突厥一方捨得以高官厚祿和美人、財寶引誘,保不齊有哪個守將一時鬼迷心竅,還真就當了叛徒,帶著大炮投敵。
這是史萬歲的擔心,其他將領也有類似擔心,所以宇文溫需要給將領們做一下科普:大炮是怎樣煉成的...大炮是怎樣製成的。
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火炮的製造,首先是鑄造,也就是先製作出泥質模範,然後將熔化的金屬倒進模範,冷卻後成形。
模範一開始是泥制,後來又有鐵製,而除了模範法,還有失蠟法,以及焊接法等等。
到了工業革命時代,蒸汽機出現,之後出現鏜床,於是火炮的製作,變成用鏜刀直接在實心金屬棒裡鏜出炮膛。
這是宇文溫知道的歷史,而現在周**器監製作火炮的工藝,就是用鏜床來鏜,質量絕對有保障,很難炸膛。
當然他不可能說出來,他也不會過多向將領們透露火炮的製作方式,卻很直接的告訴大家:如今朝廷製作火炮的工藝,突厥絕對偷不去。
所以即便弄來幾門大炮,對其進行仿製,根本就仿製不出來。
突厥,本來是柔然的鍛奴,所以具備不錯的冶鐵能力,若真的弄到了大炮,大概會試著用模範法來鑄造大炮,這沒關係,因為對方真要這麼做,做出來的大炮必然容易炸膛,很難實用。
首先,模範法做出來的大炮,無法確保炮膛光滑、沒有砂眼或者氣泡,那麼其使用壽命就很短,容易炸膛。
其次,鐵炮的製作難度很高,對於鐵質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周國的大炮材質大多以青銅為主,也就是青銅炮,而突厥國內的銅產量,未必見得高到哪裡去。
如果對方異想天開,想搞鑄鐵炮,那很好,必然走上邪路:為了強化炮身,加厚炮管,於是大炮超重,根本就無法投入野戰,只能用來守城
突厥是個遊牧國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型城池,那麼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鑄造出來的城防炮,又有什麼用處?
周國堡壘,配備的都是重量不輕的大炮,對方即便弄到幾門,如果隨軍移動作戰,會嚴重拖慢行軍速度,又沒有火藥補給,拿在手上就是雞肋。
想要靠弄來幾門大炮就翻盤,那是做夢。
所以,宇文溫認為不能因噎廢食,雖然堡壘推進確實有一定風險,出現某個堡壘守將叛變,帶著大炮投敵的情況,但突厥拿到大炮,沒什麼用。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堡壘推進成本極高,朝廷首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築堡壘群,這還只是開始,後續每年的維護費用也得追加,都是巨大的開支。
若調撥士兵在各個堡壘戍守,必須定期輪換,不然戍卒常年遠離家鄉,心中不滿與日俱增,遲早會出事。
而光靠著在堡壘區內牧羊,對突厥部族收稅,這些收入比起前期和後續的巨大投入,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完全是入不敷出,長久以往,朝廷是無力承擔的。
所以,宇文溫覺得當第一階段堡壘群建設完畢後,第二階段行動就可以開始了,那就是讓“有活力的社會組織”參與到草原大開發這個很有前途的大專案中來。
朝廷要藉助“有活力的社會組織”力量,官民共築和諧草原夢。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