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活力的社會組織”?
當然還是心懷家國大義,自備乾糧、甲仗,為朝廷分憂的民間人士組成的團體,簡稱“武裝商隊”,可稱“民間義士”。
宇文溫的意思,是朝廷要建設、維持堡壘群開支不小,時間長了難以承擔,而且修建起來的堡壘群,本身幾乎不產生收入,所以,需要想辦法“招商引資”。
也就是要引入“有活力的社會組織”來接盤....承包,減輕朝廷負擔。
“有活力的社會組織”,其表現形式當然就是武裝商隊。
除了關鍵地區堡壘依舊由官軍控制,其他堡壘向武裝商隊開放,也就是將這些堡壘“分包”出去,允許商隊交錢“承包”。
這些武裝商隊花一定費用,將這堡壘“承包”下來,不僅包括建築,還有堡壘配備的火炮,以確保堡壘的安全。
然後作為承包人,獲得堡壘周圍一定範圍土地的所有權。
沒錯,所有權,牧場、水源的所有權,要麼自己募集人手放牧,要麼對進入自己地盤的牧民收稅,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堡壘當做貨棧、邸店,向草原開展貿易。
“大家對草原十分熟悉,可能要問:這幫寒酸的草原部族,能有多少東西來交換中原商隊的貨物?”
宇文溫說完頓了頓,繼續說:“部族窮,但想要的東西有多,沒關係,可以賒賬。”
“部族酋長、大人們,看中了花花綠綠的中原貨物,可以先賒,來年還,若來年還不完,繼續賒,後年還。”
“如此這般,一直賒賬欠債,好像怎麼都還不了,可每年都要從中原商隊這裡購買好東西,那怎麼辦?”
“沒關係,拿牲畜、拿人來還債,人就是部民,得給商隊做事,放羊、放馬,或者打長短工來還債!”
“就這麼賒賬,欠的債利滾利,一輩子都還不完,那就拿人來給商號大掌櫃作抵押,這些部民,就一輩子給大掌櫃務工!”
說到這裡,宇文溫笑起來:“草原生活不易,而中原商隊提供大量物美價廉的貨物,其誘惑力,不是部族酋長、大人們能夠抵擋的。”
“那麼,他們欠了一身債,中原商隊作為債主,在牧區築堡方便收債,有沒有問題?突厥可汗不高興?可以,出頭抗債務嘛,把債還清了,堡壘自然就撤了。”
“他們還得完麼?還不完,債只會越欠越多,但中原商號、商賈依舊允許賒賬,畢竟老主顧了,不能那麼絕情,對不對?”
“堡壘越修越多,欠債的部族越來越多,而欠的債,幾輩子後還不完....諸位,若是突厥可汗,若是各部首領,會怎麼辦?”
不等大家回答,宇文溫自問自答:“當然是翻臉,打仗,打起仗就可以賴賬,或者最好把債主幹掉,那欠債一筆勾銷不說,搞不好還能多撈一把。”
“如此一來,是突厥先挑起戰爭,試圖賴賬,那麼,朝廷出來主持公道,理所當然,誰也挑不出毛病!”
史萬歲和將領們聽到這裡,眉毛一揚:這種逼人翻臉的手段,還真挑不出什麼毛病。
天子的思路很簡單,草原部族大多貧窮,要想讓其上鉤,那就是放高利貸,而這高利貸不是朝廷來放,全由民間商號、商賈經手。
高利貸自古就是暴利,所以會有很多邊境豪強和豪商參與其中,踴躍“承包”堡壘,開展貿易及放貸業務。
又有大量民間武裝(武裝商隊)活躍於堡壘群地區,朝廷的負擔大幅減輕,卻能有效維持堡壘區的控制。
中原商號、商賈不斷向草原各部族放高利貸,可以把對方吃得死死的,而突厥可汗及貴族們還不好說什麼: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部族酋長、大人們賒賬、借貸,沒人拿刀逼,不能賒了賬、借了貸,說還不起就不還了,天底下哪有這般道理!
還不起不要緊,慢慢還,欠債欠得多了,那就拿部民來抵債,這樣做難道不應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