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漠寸草不生,烈日當空,曬得大地一片熾熱,風帶著熱氣吹來,又夾雜著些許細沙,吹到人臉上,可以割出一個個細微的小口子。
但是,熱風的殺傷力,比不上成群結隊來襲的馬匪。
此時,一支遇襲的商隊,將車輛圍成圓圈,人、馬都在圈中,戒備著在外圍遊走的不速之客。
這些明擺著想要搶劫商隊的不速之客,在大漠裡來去如風,仗著人數優勢,襲擊那些力量薄弱(相對)的商隊,殺人越貨之後揚長而去,留下一具具支離破碎的屍骸。
橫穿大漠(這個時代稱漠為‘磧’)的商隊,必然面臨馬匪襲擊的風險,如今“可能”變成現實,商隊成員們卻並不慌亂。
一名中年男子,向身邊的年輕人講解著:“馬匪遇到一口吃不下的商隊後,常見伎倆,是壓迫商隊人馬聚在一起,宛若小陣,如此一來,商隊就失去了移動能力,或者移動速度大幅下降。”
“大家看看,現在烈日當空,在毫無遮擋的荒漠裡露營,人汗出如漿,必然會不斷喝水,又沒有水源,只能靠隨身攜帶的水囊供水。”
“馬匪如此反覆襲擾幾日,商隊必然口渴難耐,然後人心浮動,最後陣腳大亂,於是,馬匪就可以大開殺戒。”
“這道理,和騎兵對付步兵的辦法類似,就是不斷襲擾,讓步兵構成的軍隊連日行十里都做不到,不得補給,不得靠近水源,不出數日,軍心大亂,然後隊伍就不戰自潰。”
“當然,馬匪除了騷擾,還會使出一些手段,譬如在襲擾商隊時,故意射殺馱馬,導致商隊的馱馬損失,無法負擔貨物或者馱人。”
“亦或是圍困商隊時,在上風向點火,放煙,讓下風向的人口乾舌燥,喉嚨乾渴難受....吶,看看,他們現在開始點火放煙了。”
中年人向外一指,其他人順著方向看去,果然看見在前方**十步距離,馬匪們點起火堆,卻不知用了何種手段,使得火堆濃煙滾滾。
濃煙順著風飄過來,大家都能聞到些許刺鼻的味道。
不過因為大家戴著風鏡,所以眼睛倒沒什麼適。
中年人繼續講解:“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為何馬匪能夠在這荒漠里弄到大量生火的燃料,其實這很簡單,將馬糞收集起來即可。”
“幹馬糞能點著,卻會冒出刺鼻的濃煙,大家也許都聽說過,戰陣之上,上風向的一方時常會點起馬糞煙,燻下風向的結陣步兵。”
“所以,大家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並不是文人胡編瞎造,全都是實戰經驗,這在以前,要麼靠自己悟,要麼靠見識,要麼靠家傳....”
一旁,手握火銃向外瞄準的商隊武裝人員,聽著這軍校教師給一群軍校生“現場教學”,無奈至極: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在教學生?
日頭這麼毒,不趕緊把蒼蠅趕跑,絮絮叨叨的講“戰術”,你都不覺得口渴的麼?
不過他們腹誹歸腹誹,面對已經將己方包圍的馬匪,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卻一點也不慌。
今時不同往日,裝備著先進火器的武裝商隊,不是這些癩皮狗能夠佔便宜的。
自從有了瀚海貿易公司牽頭,中原商賈開始組建戰鬥力極強的武裝商隊到磧西做貿易,商隊不僅裝備了火銃,還有‘六響子’等利器,所以即便碰到數倍於己的馬匪都不慌。
瀚海貿易公司又和官府密切合作,合作內容之一就是“擁軍”,讓軍校生隨著商隊行走磧西諸國長見識,是為“實習”。
所以這支商隊裡有為數三十人的軍校生,由軍校教師“帶隊實習”。
軍校教師一番長篇大論後,看向躍躍欲試的學生們,笑起來:“如何,都準備好了麼?”
“準備好了!”
“那好,按學號,依次射擊!”
“得令!”
軍校生們齊聲應允,聲勢驚人,隨後提著手中新式火銃,來到馬車圍成的“牆”邊,將火銃搭在馬車車廂上,向外瞄準。
商隊成員們看著這些軍校生手中的火銃,個個面露羨慕之色。
這種新式火銃,是從槍膛(後)而不是槍口(前)裝彈藥,據說槍膛裡還刻著“線”,而且槍上還配著“千里鏡”,射擊精度很高,熟練者能夠輕鬆百步穿楊。
或者輕鬆射殺百步外飛過的飛鳥,故而得名“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