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熾繁指著示意圖內最頂端的圖案,說:“南北兩大宗,共有十座第一等官寺(五山級別),其數量不變,不得開設分寺。”
“這十座寺廟,各自推選一名高僧做代表,連同朝廷選的三位高僧,組成一個十三人的‘理事會’,專門處理佛教內部事務,等於中原佛教內部的最高管理機構。”
“兩大宗共有二十座第二等官寺(十剎級別),要接受一等官寺的監督和考核,這些二等官寺可以開設分寺,但最多開設六座,分寺要接受主寺的管理,人事、財務都是如此。”
“分寺同樣要接受朝廷管理,卻不會獲得朝廷的“寺祿”,日常經費,主要靠施主施捨獲得,或者靠自己經營產業(經朝廷許可的食宿業)的收入。”
“至於那七十二座第三等官寺(甲剎級別),可以開設三座分寺,分寺同樣要接受主寺管理,同樣沒有朝廷的“寺祿”。”
王氏心算了一下,嘆道:“如此一來,天下官寺數量為..三百四十六座,還是少。”
尉遲明月補充:“母親,除了這些官寺之外,朝廷允許設立‘官督民辦’的佛寺,主要是為了方便大戶人家崇佛,來個舍宅為寺。”
舍宅為寺,是這個時代十分流行的風尚,貴族、士族、官宦、富商將自己的家宅捐為佛寺,以示禮佛的虔誠之心,順便給自己和家人積累功德。
大量前身為民宅的佛寺,是如今各地城池內寺廟的重要起源。
朝廷允許舍宅為寺,但這樣的佛寺必須在當地官府登記,其內僧人必須有度牒,並且接受當地官府及官寺(或者鄰近地區官寺)的考核及監督,其中包括審查經書內容。
這樣的佛寺,不限數量,但各種限制頗多,一旦“成立”,基本上沒有擴建的可能。
管理如此嚴格,防的就是有錢人大量捐贈田產、錢財,導致一個富甲一方的佛寺出現,也避免佛寺數量劇增,連帶著僧尼人數暴漲。
尉遲順和王氏聽著聽著,覺得女婿的花樣果然多,為了加強對佛教的管理,折騰了數月,現在推出一項項強化的管理制度,彷彿給中原佛教加了個戲文裡說的“緊箍”。
哪天不高興了,念起緊箍咒,佛門子弟怕不是要被折騰得夠嗆。
不過,朝廷選擇加強管理,總比罷佛(滅佛)要好,如此一來,確實能夠防止些許敗類四處招搖撞騙,汙損佛門清譽。
交談間,尉遲順和王氏開始叮囑兩個女兒,因為大家下一次見面也不知要到何時。
或者,再也見不著了。
去年,宇文溫出巡經過相州,特地到蜀王陵祭拜,那時尉遲熾繁姊妹就和守陵的父母見了面。
後來,姊妹倆陪著宇文溫去遼東,太子留在鄴城監國、處理政務,也曾來蜀王陵旁莊園,陪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說說話。
宇文溫從遼東回來,在鄴城過年,尉遲熾繁姊妹得以陪著父母過了一個團圓年。
今年秋天過後,宇文溫就要返回長安,所以姊妹倆趁著還在鄴城,一有時間就來陪著父母說話。
尉遲順夫婦俱已年逾七旬,白髮蒼蒼,身體自然不如從前,不過精神還好,尉遲嘉德及小妾蘇我氏又生了一子一女,所以兩老的生活並不寂寞。
尉遲順和王氏見著兩個女兒孝順,曾外孫活蹦亂跳,心中再無牽掛,因為女兒返回長安之後,也不知還能否再見面,所以有許多話要說。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尉遲順不忘叮囑女兒照顧好自己的時候也要照顧好夫君,畢竟他女婿年紀也大了,不再年輕,經不起折騰。
“三娘、四娘,陛下就是你倆的天,天,可不能塌下來。”
“女兒明白的。”尉遲熾繁說著說著,有些傷感,她知道父母年紀大了,未必還會有下一次見面,但吉利話總是要說的:
“父親,母親,將來,等鐵路通了,你們就座火車來長安,看看火車站,看看女兒。”
尉遲順笑著點點頭:“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