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前日抵達鄴城的宇文溫和太子宇文維城閒談,談著談著,就談到了一件事:《三國演義》裡,曹操借人頭一用的故事。
《三國演義》已經提前出現,宇文維城對這本很熟悉,所以父子倆才有了討論的基礎。
話說漢末天下大亂,淮南袁術得了傳國玉璽,隨即登基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曹操便起兵討伐袁術。
某日,小糧官王向曹操告急,說軍中糧草短缺,若不想辦法,就快撐不下去了。
曹操便讓王以小斛盛糧發給士兵,王擔心這樣做會激起將士不滿,曹操不以為然,說暫且這麼辦,若出問題,他自有良策。
王按曹操意圖辦事,小斛盛糧發放,此舉果然引起將士們怨聲載道。
王心中不安,得曹操秘密召見,結果對方是借他人頭一用,以安定軍心。
將士們得知是王私下裡剋扣軍糧,如今被砍頭示眾,歡呼雀躍之際,都說丞相英明。
曹操“借人頭一用”的故事,未見正史記載,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這故事襯托出曹操的奸詐,卻不會引起太多爭議,因為這首先符合書中曹操“亂世奸雄”的人設。
其次,這種手段在現實生活裡很常見,所以大家都不覺得哪裡不對勁。
宇文溫舉了個例子:黃州一家商社的東主準備裁員,裁員目標是商社創業肇始就在為他打工的幾個老夥計,這些老夥計年紀大了,拖家帶口,用起來沒有年輕人好用,所以要滾蛋。
東主卻不直接趕人,而是讓掌櫃想辦法。
掌櫃便向夥計們說因為計劃要在交州開分號,需要人去當地長期駐守,打理分號事務,隨後安排這幾個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夥計去。
這幾位哪裡能長期離開黃州,更別說拖家帶口去交州,便向掌櫃求情,問能不能換幾個年輕些、或者尚未成家的夥計去。
掌櫃一臉無奈,說開分號事關重大,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種關鍵時刻當然要依仗你們幾位老夥計。
進退兩難之下,這幾位只能辭職,東主聞言“大驚”,極力挽留,奈何大家去意已決,東主無奈之下,宴請這幾位老夥計,表示要“好合好散”。
席間,東主喝著喝著傷感起來,說當年要不是有大家幫忙,我這小店哪能做起來,如今局面開啟了,本想著大家一起享福,結果...
還說掌櫃操持產業不易,要從全域性考慮,處事必須嚴格,所以我也不好強令他怎麼怎麼的,大家還請見諒。
東主如此有情有義,幾個老夥計感激涕零,大家即便要怪,也只會怪掌櫃不近人情,絕不會有人說東主卸磨殺驢,把老夥計趕走。
東主和掌櫃,一個做好人,一個做惡人,就類似於曹操“借人頭一用”。
引申開來,官場也是如此。
這道理,宇文維城明白,宇文溫隨後話鋒一轉:“你覺得,突厥貴族和中原商賈,哪個是東主,哪個是掌櫃?”
宇文溫的提問意有所指,宇文維城很快答道:“突厥貴族當然是好人東主,而中原商賈,自然就是可惡掌櫃了。”
“為何如此說呢?”宇文溫明知故問,宇文維城便將心中所想一一道來。
如今,瀚海貿易公司和東突厥汗國的買賣做得紅火,中原商賈大賺特賺,而突厥貴族也從中分了一大杯羹,吃得滿面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