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線的製作,類似於纜繩,但要考慮“絕緣”,那就得給電線裹上一層“絕緣層”,可以用漆或桐油,但耐不了長期日曬雨淋,所以用的是油布。
特製的油布。
具體制作方法,朝廷當然不會公佈,但線路的維護要點,卻列在資料上,所以王頍知道線路的維護會產生大量成本,但具體怎麼維護,太多,看不下去。
譬如,長長的電話線,被一根根電線杆撐起,這對於鳥兒來說,是不錯的落腳點。
那麼,落在電線上休息的鳥兒,若是嘴癢了,這裡啄一下,那裡啄一下,把電線絕緣層琢壞了可不妙,那麼該採取何種措施預防?或者事後修補?
王珪又說:“還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時,突出地面的電線杆和電報線,容易被風吹倒、吹斷,或者被雷劈中,所以需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和裝置,這些措施和裝置,也是要花錢來維護的。”
“若以電報來傳送公文,保密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電報傳送的內容,可以用密文,但是密碼本的管理”
夜,王頍挑燈夜讀,不過手中資料並不是電報技術的說明書,而是電報線路的發展規劃(草案),在這份規劃裡,朝廷計劃在十年時間內,完成一連串電報線路的架設工作。
以長安、洛陽為核心,各自建立起一套電報線路網,然後以兩京線連線,實現一個大型的電報線“蜘蛛網”,將天下“兜”起來。
到時候,各道、都護府治所都會有電報線連線,中樞與地方的公文往來,絕大部分可以用電報取代。
這是一個宏偉的工程,但朝廷財政根本就撐不住,即便發行國債也無法完成,所以需要籌集民間資金,以官民合辦的方式來完成這個計劃,組建新式電報總局,下轄各分局。
屆時,每一條電報線路上,會有三道電報線,兩道為官用,一道為民用,除了頭等官報(緊急軍情,以及一定品級以上官員所發軍務、公務電報)免費,無論官、民,發電報都要按照統一價目收費。
收取的費用,一部分給大小股東分紅,一部分作為補貼,維持電報線的運營。
這就涉及到許多經營方面的問題,這種細節問題不需要宰執們操心,但需要宰執們做決定,決定在這種官民合辦模式下,各方佔股以及日常管理由誰來主導。
想要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就不能把人當傻瓜,所以該出讓的利益和好處不能少,但也不能太多,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如何把握這個度,是宰執們要考慮的問題,但王頍覺得,即便朝廷稍微吃點虧也是值得的,因為只要電報線路架起來,能夠進行“通訊”,對於朝廷來說,就是最大的好處。
各政區(道)、軍區(都護府)發生的事情,當天就能傳到京城,而中樞做出的決定,當天就能傳到政區、軍區。
這意味著行政效率和軍事指揮效率的大幅增加,幅員遼闊的皇朝,無論是內地還是邊疆,對於中樞來說,都不再有距離上的障礙。
加上可以日行千里的火輪船,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以及軍隊的投送能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坐鎮邊疆的將帥,造反的難度大幅增加,而朝廷維持龐大版圖的統治,其行政成本也大幅下降。
中樞指揮地方達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可能不再是做夢。
此消彼長之下,也許再過十幾二十年,一個版圖空前遼闊的國家,就要出現了。
那將是自秦漢以來,幅員最遼闊(實際控制地區最大)、軍隊最強悍、國力最富強、中樞對地方控制力最強的皇朝,其疆域囊括陸地、海島,而版圖還在不斷擴大。
所以,一直不服老的王頍真想看看,十幾二十年後的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