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星漢燦爛,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八艘五桅帆船排成“一”字縱隊,乘風破浪,向東航行,船上的燈火飄忽不定,彷彿幾隻螢火蟲在大海上徘徊。
海面上,是一股強勁的洋流,自西向東流淌,而空中,是一股強勁的西風,將這些帆船的船帆吹得繃起來。
五桅帆船中,原本是縱帆狀態的硬帆,此刻已經轉變為橫帆狀態的“蝴蝶帆”,以便展開最大的兜風面,最大限度的利用風力前進。
所謂“蝴蝶帆”,是縱帆船(硬帆)展開船帆兜風的一種方式,常見的雙桅海船,其硬帆一左一右向兩側“張開”,由縱帆狀態變成橫帆狀態,此時從船隻正面(或後面)看去,這張開的兩張船帆就如同一對展開的蝴蝶翅膀。
傳統的縱帆船(硬帆),都能做到這一點,新式的五桅帆船(硬帆)同樣也能做到。
除了中間那根桅杆(第三根主桅)上的硬帆依舊不動(縱帆狀態),第一、第二桅杆的船帆,以及第四、第五桅杆的船帆相互間就形成了蝴蝶帆,儘可能兜住強勁西風,讓船隻保持高速前進的狀態。
自倭國本島東部外海轉彎向東而流的黑潮,還有這個季節強勁的西風,讓向東而去的五桅帆船船隊順風順水,只要不在海上遇到風暴,就能一直順順利利航行下去。
張魚站在甲板上,看著漫天繁星,又看看四周一片漆黑的海面,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湧上心頭,隨後被他壓制下去。
一旁,有船員在用儀器觀測星空,以北極星定位,輔以指南針和計時鐘,估算船隻的大概緯度和航跡,並記錄在航海圖上,確保船隊的航行方向保持在正東。
觀星定位,總沒有白天以太陽定位那麼準,但如今是深夜,沒有太陽,所以只能用這種辦法來確認己方船隊的位置以及航向是否正確。
從倭國外海向東航行,藉著黑潮和西風,可以航行到萬里之外的極東地區,在那裡,不是一望無際的大瀑布,而是一片新天地,只要船隊能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靠岸航行兩三個月,就能抵達那個地方。
這是船隊在出海前,張魚向所有人陳述的一個事實,但這個事實到底是不是真的,他也沒有底,因為從沒有人沿著黑潮前往萬里之外的新天地還能回來。
他所說的事實,實際上是天子的一個“夢”,但為了確認這個夢是否真實,張魚願意揚帆遠航。
揚帆遠航,光靠勇氣還不行,在茫茫大海上持續航行數月不靠岸補給,這樣的遠航會對船員健康和心理造成巨大影響,所以,為了這一次史無前例的遠航,朝廷準備了許多年。
挑選意志堅定、品行優良的熟練船員,進行數月不靠泊港口補給的長距離航海訓練,並且研究遠航時,該搭載怎樣的補給,才能確保船員的健康。
航海時,船員只能吃乾糧,若數月都不靠泊海港進行補給,那麼淡水供應就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若船員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瓜果,牙齦會流血,然後身上出現潰瘍,最後病死。
這樣的病症,被稱為“敗血症”,正常航行的船隻上,船員不會染上這種病,因為航行在南北兩洋的船隻時不時就能靠岸補給,吃到新鮮蔬菜和瓜果。
真要長距離無補給航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船隊規模再大、人再多,也會因為敗血症爆發,導致船隊消失在大洋之上。
所幸,經過長期實驗,大家發現只要多喝由甘蔗釀造的“狼目酒”,既能解渴,又能確保船員在不吃新鮮蔬菜瓜果的情況下,不會染上敗血症。
木桶裝的朗姆酒,沒那麼容易**,可以在船上長期儲存,十分適合作為乾淨飲用水來源,然後再帶上大量醃製酸菜,每天吃一些,避免敗血症的效果也不錯。
與此同時,五桅帆船自問世後經過不斷改進,其航海效能也越來越好,有硬帆、軟帆(橫帆船)兩種帆型,考慮到未知的極東地區海域風向情況不明,所以此次遠航,選擇能使八面風的硬帆船。
而出海時機也有講究,根據多年的勘察,黑潮在倭國東部海域轉向東後,其遠海海域似乎在夏、秋季節風暴頻發,並且冬天時洋流流速會下降,所以,遠征船隊最佳的出航時機,應該是在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