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四百四十二章 代價(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二章 代價(續) (1 / 2)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這是宇文溫說過的話,前提是錢足夠多,然而錢不好賺,並且不經花,所以牛皮有時候可以吹,但牛皮遲早要破,故而現在他可不認自己說過的話。

反正沒有起居郎在旁邊“錄音”,老子出爾反爾,你能奈我何?

宇文溫如是想,楊濟卻已經習慣了宇文溫的“厚臉皮”,所以知道如何“對症下藥”:“陛下何以食言,微臣對陛下所說十分欽佩,如今朝廷醞釀變法,陛下財力雄厚,變法遇到的種種問題,必然會迎刃而解。”

“沒錢就找朕要?你為何會產生如此念頭?”

“陛下理財之術已近半步巔峰,微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吶,說世務就說世務,什麼半步巔峰,這是評書裡的修仙麼?”宇文溫眉毛一挑、促狹的說:“不知道友有何神通?若有寶貝,不如露兩手?”

“至尊!貧道所謂神通不過雕蟲小技,哪裡比得上至尊的神器擎天搖錢樹!”

“好了好了!言歸正傳!”宇文溫擺擺手,將話題轉回來:“民政、軍政外加監察,這架構真要搭建起來,你可知官吏數量會翻幾倍?”

楊濟做“掐指一算”狀:“陛下,微臣覺得,怎麼都要翻個三倍。”

“那你可知如今大周流內官總數有多少?”

“似乎近九千人。”

“翻三倍,翻三倍!”宇文溫開始敲食案,“人數翻三倍!多出來的俸祿,莫非是憑空變出來的?如今財政吃緊,朕拼了命經營還緊巴巴的,你覺得俸祿開支翻三倍很好玩麼?”

“陛下,不是還有國債麼?”

“欠債不用還的?”

“然則....”楊濟看著宇文溫,一臉嚴肅的回答:“陛下總是要開邊的,大周幅員遼闊,邊疆和中樞距離遙遠,遲早要給邊疆大吏授權,總不能...效節度使故事吧?”

宇文溫聽到這裡,也看著楊濟:“你是在勸諫麼?”

“陛下,是的。”

“朕看起來很蠢麼?”

“微臣不敢,微臣不是這個意思。”楊濟一臉誠懇,“然則...陛下知道節度使之禍,但...子孫可不知道。”

見宇文溫沉吟著,楊濟趁熱打鐵:“開邊或者抵禦外敵,須得邊疆大吏總攬軍政、民政,還得抓財權,方能高效應對諸多變化,那麼,朝廷遲早要差遣使職,節度邊疆州郡。”

“此職一開始必然只是臨時設定,然則開邊或邊患不止,節度不停,久而久之,勢必常設。”

“為防節度使做大,一開始,節度使會經常調動,定期回朝任職,也不得兼任,但久而久之...必然走上李唐舊路....”

“陛下知道節度使之禍,但,子孫們不知道,如今陛下醞釀變法,若不從制度上堵住邊疆大吏做大的可能,那麼....”

楊濟先頓了頓,見宇文溫喝了一口茶並點頭示意,便繼續說下去。

歷朝歷代,會根據當時的形勢來制定國策,地方行政和監察制度亦是如此。

以唐為例,御史臺分左右,左御史監察中央,是為“分察”,右御史監察地方,是為“分巡”,因為王朝幅員遼闊,所以監察分巡的區域分為十道。

派去監察的御史,稱為“監察使”,後改“巡察使”、“按察使”,最後稱“觀察使”,意思就是作為中樞使者,觀察地方行政。

然後中樞為了更好地“觀察”(監督)地方官,任命的監察使便常駐地方,由監督者變成地方官的上一級長官。

所以,唐代的監察使,從一開始的監察,演變成後來的最高地方行政長官,但這種架構並不是正常官制,僅僅是因為朝廷需要監督、控制地方所以應運而生。

在歌舞昇平的內地,監察使統領地方行政,在邊疆,監察使必須在邊防重地駐留,中央朝廷需要監察使對地方事務進行隨宜應付,臨機決斷。

於是,強化版的監察使就變成了節度使。

監察官演變為方鎮大員,軍民合一,這樣的演變,其實已有先例,那就是刺史。

刺史,就字面意義來說就是監察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