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正低聲交談,旁邊那群圍著蒸汽抽水機的學生,已經開始向教師提問,他們經過一年多的文化課學習,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論基礎,所以問的問題倒也貼近實際。
一名學生提問,問為何蒸汽進入氣缸後,要在氣缸內冷凝才排出去,這樣一來,重新進入氣缸的蒸汽,其部分熱量會浪費在重新加熱氣缸上,白白損失掉了。
為什麼,蒸汽的冷凝不可以在氣缸外進行?
這個問題,讓授課教師一愣,旁邊正在交談的江林和白正也是一愣。
學生的問題,聽起來有些好笑,因為自從蒸汽抽水機出現,其氣缸的運作原理就是如此。
一個單向氣缸裡,一端封閉,另一端開放,封閉端有進氣口、排水口,高溫蒸汽經此排入氣缸(進氣口同時關閉),因為氣體膨脹的原理,便推動活塞向氣缸另一端(開放端)移動。
待得活塞移動到一定位置後,封閉端注入冷水,使得蒸汽瞬間降溫,體積収縮,形成真空。
氣缸封閉端處於真空狀態,活塞另一面(氣缸開放端那一面)就承受氣壓,於是往回走,而氣缸封閉端內的冷凝水,經由排水口排出。
蒸汽膨脹(高溫時),推動活塞;蒸汽冷凝(冷水降溫),活塞縮回。
如此一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往復運動,週而復始,帶動抽水唧筒不停抽水。
這個原理,毫無問題,而為了形成真空,就必須往氣缸裡注入冷水以形成真空,不然活塞如何能實現往復運動?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謂的雙向氣缸,真做出來,也無法運轉太久,因為氣缸兩頭都要冷凝,冷凝水的存在就是阻力,活塞來回運動幾次就會變慢。
而氣缸兩頭冷凝的結果,就是氣缸缸體溫度降得很快,那麼新鮮蒸汽排入氣缸時,就會因為快速降溫而冷凝,失了“銳氣”,連活塞都無法推動。
而白正是剛才冒出“雙向氣缸”的念頭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他們和授課教師,對於這名學生的提問,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不過,學生嘛,既然是初學者,問出的問題當然就有些幼稚。
蒸汽不在氣缸裡冷凝,如何形成真空?總不能另設一個冷凝器,和氣缸連線,這樣真是多此一舉....
進入氣缸的蒸汽,必然有一部分進入與氣缸連線的冷凝器,如此一來,就損失了一部分推力,哪裡划得來,然後...
然後....
然後這部分進入冷凝器的蒸汽開始冷凝,體積收縮,於是形成真空,那麼氣缸裡的剩餘蒸汽自然就被吸入冷凝器,於是...
如果冷凝器的體積合理,產生的真空足以將氣缸裡的蒸汽都抽進來,那麼氣缸裡也就接近真空狀態,活塞自然也就往回走了....
蒸汽冷凝,在氣缸外的冷凝器進行,那麼氣缸的溫度就會一直保持著,只要做好隔熱保溫,那麼氣缸的溫度就會和新鮮蒸汽溫度差不多,那麼每次排入氣缸、推動活塞前進的蒸汽,其熱量就不會白白浪費掉。
這樣一來,蒸汽機的效率會翻上許多倍啊!
一個問題,引發的聯想,讓江林、白正和那個授課教師,宛若醍醐灌頂,瞬間想到了個驚人的改進,這樣的改進,真是不得了!
而江林和白正,很快就想到了這一改進意味著什麼:如果給氣缸加上外部冷凝器,確保氣缸缸體維持較高溫度,那麼雙向氣缸的運轉,就不會出現問題。
雙向氣缸的活塞,完全靠著左右兩端蒸汽的注入、外排而動起來,氣缸裡不會有冷凝水,不會形成水阻力。
又因為蒸汽的冷凝在外部冷凝器裡進行,所以氣缸的溫度不會降低,於是氣缸左右兩端互動進入、排出的蒸汽,就能很輕易地推動活塞進行往復運動。
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