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官署,議事廳內,關於鄂州夏口長江浮橋修建方案的論證會正在進行,若不是天子在現場,這辯論就會演變成激烈爭吵,各方案支持者就差挽起袖子咆哮了。
長江浮橋,顧名思義就是橫跨長江的浮橋,聽起來是個很宏偉的工程,但不是前無古人,因為在後漢初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為阻止漢軍走水路入蜀,就在三峽出口處修建了浮橋。
此橋形同水上關隘,將長江江面封鎖,故而得名“江關浮橋”。
到了後漢末年,天下三分,蜀漢滅亡之後,晉軍在蜀地造船然後順流而下攻打吳國,吳軍就在江面上拉起橫江鐵索,試圖阻攔。
所以,在長江上修建浮橋,以當前時代的技術水平而言不是難事,但這浮橋一旦修好,就會把江面“鎖住”,意味著航運中斷。
這種結果是不可接受的。
譬如黃河航運,為了確保火輪船的暢通無阻,黃河上原有的浮橋全部拆除,但夏口長江浮橋是必須要修的,所以在確保浮橋通行能力的同時如何兼顧航運,成了技術難題。
一個技術難題,不同的人(技術隊伍)給出不同的方案,幾個方案孰優孰劣,就是在場官員們爭論的焦點。
在一旁旁聽的宇文溫,現在不需要發表什麼看法,只需要聽取各方意見,知道各方案的利弊。
論證會不止開一次,因為事關重大,所以浮橋的修建要慎重行事,最後論證結果還得在政事堂討論,由政事堂諸公拿主意,最終由宇文溫點頭。
而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是這條浮橋在長期使用前提下,儘可能降低使用和維護成本,所以,不能僅僅關注浮橋的建設成本。
建設成本高,但後續使用、維護費用較低的方案,和建設成本低、後續使用、維護費用高的方案相比,不一定就差。
其次,修建過江浮橋,不是單純的一個修橋行為,宇文溫還要考慮其後承載的重任,那就是服從“新夏口”的長期規劃。,
基於整個夏口城的規劃發展,在此前提下考慮長江浮橋的修建,才是宇文溫必須拿主意的事。
鄂州夏口,即後世武漢三鎮之武昌(武昌之名現在還未西移),位於長江中游,又是漢水與長江交匯之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後世有一個名號,是為“九省通衢”。
從夏口出發,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陝,或經洞庭湖南達湘桂,可以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天然的航運樞紐。
自火輪船投入航運,加上鄂州、黃州的冶金、製造業進一步發展,夏口港的人員、物資吞吐量,短短數年已經翻了五倍,按照當前航運排程水平,夏口港已經無法支撐如此巨大的人員、物資轉運任務。
一味地擴大港口面積、增加泊位是不行的,因為沒有無線電,無法對眾多進出港的船隻進行統一排程和管理,港區越大,泊位越多,進出的船隻就越多、越亂。
大量滿載貨物的火輪船,在港區內如同無頭蒼蠅般亂竄,這種場景光是想就讓人膽戰心驚,只要一發生碰撞事故,很容易造成重大傷亡。
若有大船沉沒在進出港口的航道上,那麼整個夏口港就癱瘓了。
夏口城的發展十分迅速,原有格局有些不合適,所以需要重新規劃,港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