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三十百四十一章 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百四十一章 人 (2 / 2)

“不用買,家裡養著哩。”

“那若是賣,作價幾何?”

“總得賣個兩百文,但那也不能賣,得養大了,過年殺了吃肉。”老漢說到這裡,興致勃勃的說下去:

“養豬賣,還不如摘棉花,待到秋天,棉田一片白,園主們心急火燎僱人摘棉花,那才是務工賺錢的好時候..“

“僱一個摘棉花,無論老幼都包吃住,然後摘一斤棉花兩文錢,小子一日能摘二三十斤,成年人一日能摘六、七十斤,熟手摘得更多...“

“那麼多棉田,棉花一茬一茬的開,忙上一兩個月,那是多少錢?可不比養豬賣划算?”

“但就是累,老漢我是腿腳不便,腰也吃不住,所以就去不了,家裡兒孫、媳婦們去棉田摘棉花,每日從天亮忙到天黑,忙上一個月,累得腰都要斷了...”

“棉花不高,成年人要摘棉花得彎腰,你想想,從早彎到晚,那有多累?老人家可吃不消。”

“腰累,手也遭罪,棉花要一朵朵摘,可葉子硬,很容易扎破手、磨破手,又劃破衣裳,真是辛苦...”

宇文維城聽得老漢絮絮叨叨說著,忽然一驚。

隴右織造司設立多年,其紡織工場如今以紡織棉布為主,而棉布十分受歡迎,所以隴右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逐年遞增。

各地但凡能保證糧食供應,多出來的田地或者新開荒地,大多種了棉花。

棉花種植園很多,越來越多,所以種植園主僱傭大量人手,這一點,宇文維城之前就已經有所瞭解。

而棉花到了豐收季節(秋天),須要人力採摘,這點宇文維城也知道。

但他不知道種植園主為了棉花采摘,居然在包吃住的前提下,要給僱工開出這麼高的工錢。

換句話說,棉花采摘這個“工序”,是棉花種植園成本較高的一個環節,因為辛苦又不可或缺,於是種植園主只能“高薪”僱傭人手打短工。

因為棉田面積越來越大,到了摘棉花的季節,居然出現了用工緊張的局面,種植園主為了及時摘棉花,什麼法子都想出來了,實在人不夠,家中護院、僕人都一起上。

這意味著什麼?

一,隨著棉花種植、紡織業的發展,對於人力的需求十分旺盛,棉田要打理,棉花要採摘、搬運,這都要靠人力,而現在,隴右地區開始出現季節性的人力緊缺現象。

二,對於種植園主來說,奴隸制種植園,比僱傭制種植園划算,因為同樣“包吃包住”,奴隸不需要工錢,再苦再累也得幹活,而僱工隨時可以不幹,還不好打罵太過。

奴隸,對於種植園主而言就是低成本的生產工具,想要更高的利潤,就得需要更多的奴隸,高強度的壓榨下,奴隸壽命有限,於是,要經常“更換”。

那麼,數量充足且便宜的奴隸從哪來?

想到這裡,宇文維城有些失神,此次官軍西征,俘虜吐谷渾丁口數萬,牲畜十餘萬,俘虜們除了一部分獎賞給踴躍助戰的鐵勒薛延陀部外,如今全都被戰前踴躍“擁軍”的隴右大戶們瓜分一空。

宇文維城當時還奇怪,覺得隴右好像不缺人手,怎麼就爭著搶著要俘虜,畢竟這些吐谷渾部眾不會種地,放牧的話很可能會跑。

現在看來,是他忽略了棉花種植、紡織這兩個行業。

西海地區雖然荒涼,沒有什麼重要礦產,但對於已經大規模種植棉花的隴右地區來說,西海最寶貴的財富不是牛羊,而是人。

確切的說,是奴隸。

所以,吐谷渾以及西海諸羌、番族,從雞肋變成了雞腿,若再有類似漢時的羌亂髮生,那麼,官軍出擊,恐怕就不會虧損,把俘虜們賣給種植園主,顯而易見有利可圖。

說不定,吐谷渾這處潰瘍,會被名為“棉花”的秘方治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