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天由命,這不是一個將領帶兵打仗時的正確態度,行軍打仗時必須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辦法找嚮導,水土不服的問題,同樣必須想辦法解決。
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喝熟水(開水)。
多年來的實踐表明,軍隊行軍打仗時,將士們堅持喝熟水,能有效緩解水土不服的情況,也能有效降低將士們的患病機率。
這種做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據說,人的腸胃裡,有大量“細菌”存活,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生物聚落成群,是為“菌群”。
這些“菌群”作為腸胃裡的“原住民”,維持著腸胃的正常運轉,當“菌群”出現問題(大量死亡,或者菌種變化)時,人的腸胃功能會紊亂,表現出來的病症就是腸胃不適、拉肚子。
而所謂的“水土不服”,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外地,喝了當地的水之後,水中的“當地細菌”進入腸胃,與原有的“菌群”發生“激戰”,於是引發腸胃功能紊亂。
待得腸胃裡的“菌群”穩定下來,人的腸胃便恢復正常,這就是水土不服之後,緩一段時間便好的原因。
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辦法就是喝燒開過的“熟水”,因為水中的細菌都被高溫殺死了。
如此,也可防止將士喝下不乾淨的生水導致發病。
這個“科學依據”,是父親說的,聽起來很玄,宇文維翰不太相信。
但父親帶兵多年,南征北討,軍中堅持喝熟水,從未大規模發生過水土不服的情況。
征伐南中的官軍,掃蕩遼東的官軍,同樣堅持喝熟水,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水土不服現象。
宇文維翰自己帶兵時,也堅持讓將士喝熟水,確實沒有因為將士們大量水土不服而導致戰鬥力下降的情況。
事實勝於雄辯,此次官軍東征,宇文維翰定下軍令,全軍將士,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必須飲用熟水。
他作為行軍元帥,本就有很多事情要忙,卻不辭勞苦,為處理排洩物及飲食的問題,到軍營裡晃悠,看上去有些“不務正業”,但實際上卻是為了保障軍隊的戰鬥力。
要打勝仗,並能光在排兵佈陣上動腦筋,還要關心士兵疾苦,而關心士兵疾苦,就得關心到實處,水土不服的問題不解決,數十萬兵馬的遠征軍,崩潰只在旦夕間。
朝廷大軍,不可以在遼東因為水土不服導致戰鬥力銳減,以至於戰敗。
這是父親在來信中反覆叮囑的注意事項,宇文維翰深以為然。
吃著簡單的飯菜,看著周圍口音各異計程車兵,他幹勁十足。
如今是開春一月,天氣寒冷,沿海海域冰封依舊,要到二月初,冰層才會開始消融,屆時破冰作業才會有較好的效果,之後才能開始海運。
走陸路去遼東不是不行,但沿途消耗過大,不是此次東征的首選。
所以,集結在幽州燕津和萊州黃城的軍隊,需要在集結地駐紮一段時間,士兵們要做好臨戰前的各項準備,而各部將領,要在一起進行兵棋子推演,熟悉戰場地形。
熟悉戰術,確定各階段戰術目標,以便協同作戰,獲取最終勝利。
想到這裡,宇文維翰有些激動,他為了遼東之役,已近準備了近十年時間,做了無數練習,甚至親自帶兵到遼東“實習”。
現在,真正的戰爭終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