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陽郡公府時期就創立的情報組織,大體上分為貓隊、狗隊,當主人“飛昇”時,這些貓、狗自然也跟著“雞犬升天”。
前幾年,曾經的貓和狗,一部分成了警察,譬如吳明和賈牛等人;而大部分貓和狗分散在天子所設“六院“裡,承擔著秘密警察的職責。
隨著隊伍的擴大,以及基於現實的需要,這支名義上不存在的隊伍,終於有了個冠冕堂皇的名字,那就是“緝事警察”,有了公開的官署。
既然明面上的招牌打出來了,緝事警察(原秘密警察)們行事方便許多,歷經數年發展,在原有西陽王府情報網的基礎上,有了質的突破。
緝事警察署,下屬警察(探員)萬餘人,由此發展的各種“內線”,累計起來有十餘萬人。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從一個側面彰顯了緝事警察署的情報網覆蓋面有多大。
當年西陽王府內的一隻小蜘蛛,如經已是龐然大物,織出的網,涉及軍、政、商、農、工各階層,已快要將天下都牢牢網住了。
先前的秘密警察,就是宇文溫的耳目,是他的情報機構,為他監視官員、軍隊、商賈、學者、宗教人士的工具,與此同時,緝事警察還承擔著民生情報的收集工作,讓宇文溫能瞭解到較為真實的社會民生。
人要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宇文溫當然對於緝事警察很重視,而他的秘密警察取名“緝事警察”,如今處於公開狀態,讓朝野內外如芒在背的同時,也順便讓朝廷分擔一些開支。
緝事警察的規模很大,光靠宇文溫自己掏腰包已經養不起了,畢竟他要花錢的地方不少,所以將秘密警察監視百官的職能剝離後進行公開,轉入朝廷體制中去,以此讓朝廷財政來養這支隊伍。
與此同時,也是讓官僚們產生錯覺,讓其以為能夠慢慢控制這個理論上歸御史臺管的可怕力量。
緝事警察現在沒有權力監視百官,也無權逮捕官員,所以對於官僚們的威脅驟減,可即便如此官僚們也不會樂意有這樣的官署存在。
然而此事沒得商量,在宇文溫的推動下,緝事警察署牌子掛起來了,官僚們樂不樂意都得捏著鼻子認,然後發現這官署對付“刁民”、豪強、妖僧(妖道)以及奸滑胥吏效果不錯,慢慢也就習慣了。
對於官僚們而言,有利於穩定朝廷統治的手段,總是不錯的。
至於實際控制權,那是想都別想。
緝事警察,依舊是宇文溫要倚重的情報機構,職責是對內(國內)監視,至於監視百官,以及對國外開展情報工作,由其他隊伍承擔。
作為天子的耳目,緝事警察本來應該有個威風的名字,譬如“錦衣衛”什麼的,但他覺得錦衣衛這個名號,配不上一個專業的情報機構。
和後世的情報機構相比,明朝的錦衣衛受限於時代,在情報收集方面,明顯“業餘”許多。
而宇文溫花了二十年打基礎的情報機構,一定要隨時保持“專業素養”,他不能容忍自己養的貓、狗,變成寵物貓,寵物狗,變成擺設。
抓不了老鼠的貓,看不了家的狗,要來何用?
宇文溫用餐完畢,因為事務繁忙,不能離宮太久,於是符有才抓緊時間向宇文溫彙報一件案子的進展情況。
那就是不久前,緝事警察在晉陽城內弄出的動靜,在那次行動之中,抓到了幾個人。
在彙報開始前,宇文溫忽然問道:“有才,你覺得...石塔西這個代稱,合適緝事警察麼?”
“呃...微臣覺得這代稱...神秘些倒也不錯的。”
“是啊...那可是石塔西啊...”
宇文溫沉吟起來,他覺得這巧合很有意思:明德的石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