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五十八章 以工代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八章 以工代賑 (2 / 2)

當年天子潛邸時鎮守地方,衛玄曾為佐官,時為王府司馬的張定發,和衛玄算是相熟,而衛玄此次巡查永濟渠,作為沿岸州的刺史,張定發本來就要接受衛玄的垂詢,於是一股腦將朝廷最新的政策介紹出來。

之所以說是最新,那是因為衛玄離開長安時,這項新政策還未透過政事堂的審議,而現在,張定發拿出厚厚一沓資料,請衛玄邊看邊聽他介紹。

穀賤傷農,谷貴傷民,要想在這兩者之間保持好一個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朝廷(天子)做出了一個決定,跳出以往靠“平準倉”、“常平倉”平抑糧價的做法,另闢蹊徑。

壓低糧價,使得“谷賤惠民”,但如此一來,農民受害嚴重,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災民,於是朝廷採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來“賑濟災民”。

賑災,一般是官府發放糧食布帛賑濟災民,而如今災民不是災民,而賑災,則是用僱工發放工錢的形式,讓所謂災民有錢買糧食吃。

永濟渠的全線通航,意味著一條橫貫河北的交通線打通,運河沿岸的州郡都會因此受益,而航運的巨大需求,正需要引入大量勞動力。

所以,朝廷這幾年引導河北地區糧價、布價持續下跌,實際上就是要用經濟手段,使得更多的人離開土地,湧向運河,靠著從事各種航運相關工作,透過打工而不是種地的方式,來養活自己及家人。

為此,通商院牽頭,組織商家在運河沿岸城池進行大規模招工,讓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有個打工的機會,而這機會是長期存在的,並不是應急之舉。

耗資無數才修建好的永濟渠,其作用不能僅僅是方便將河北糧食輸入關中,朝廷要將這條重要的交通線,經營成一條造福沿途州郡的商路。

所以,朝廷決定成立河北水陸轉運司,下轄數個官署,其中之一就是永濟渠轉運署,專門負責永濟渠的運營,而通商院亦參與其中,為發展永濟渠沿岸州郡的工商業而努力。

永濟渠沿岸州郡工商業發達之後,自然會吸納更多的人口,從事脫產(脫離農業)工作,這時,人們可以用做工所得工錢,購買便宜的糧食、布匹,滿足日常開支和需求。

朝廷如今採取的政策,就是以永濟渠為依託,向河北地區大量輸入糧食,造成“谷賤惠民”的局面,壞處就是“穀賤傷農”。

這一情況,在永濟渠流經地區特別明顯,朝廷為了“賑濟”農民,就依託永濟渠“以工代賑”,彌補農民收入減少而遭受的損失,算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當然,具體實施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現在,至少聚集在各州城、運河沿岸碼頭的遊民,會陸續找到養家餬口的事情做,不會變成“乾柴”,一點就著。

張定發還以貝州武城為例,說起“以工代賑”的前景。

武城的水陸碼頭,將會是永濟渠航運(漕運)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已經入駐碼頭的各商家,還有城內新增的商家,累計給出的招工名額超過三千人,足以吸納大半遊民。

而隨著運河航運的興起,還會有更多的用工需求,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與此同時,永濟渠沿線其他地方,都會有不少的用工需求,從今天開始,各地都會陸續開始招工,這就讓種田虧本的農民,有了充足的受僱機會。

衛玄邊看邊聽,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但依舊放不下心。

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果然是天子一貫的行事風格,天子潛邸時在河南任上,衛玄就對對方的行事風格有所瞭解,如今看來,“以工代賑”倒也算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但衛玄從中還看到了另一層意味。

“谷賤惠民”加上“以工代賑”,這是陽謀,讓大量農民不得不去打工(長短工),以此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而隱藏其後的陰謀,是對河北的世家大族及豪強們開戰。

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戰場是河北大地,而敵我雙方,是中樞對陣河北的世家大族、豪強大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