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身上剪下的羊毛,並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用水沖洗,洗去羊毛上的大量油脂,之後才能拿來製作最簡單的羊毛製品:羊毛氈。
毛氈不需要紡織,只需要將大量羊毛揉、壓在一起即可,若想織羊毛毯,首先得將羊毛紡成毛線,這需要對羊毛進行進一步脫脂,光靠水洗脫脂是不行的。
毛紡織業,首先消耗大量的水,故而水源很重要。
其次,脫脂工藝好壞與否,決定了羊毛製品能否賣出好價錢。
這兩個問題,實際上不算大問題,水源可以因地制宜,而脫脂的最好辦法就是用鹼,只要能大批次製作便宜的鹼,脫脂就不難。
兩個難題解決了,卻依舊有難題:羊毛種類及產量。
正如人與人有不同那樣,羊和羊有不同,而羊毛和羊毛亦有不同。
宇文溫手中的那筆賬,說明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只有量大且質優的羊毛,才能撐起繁榮的毛紡織業。
毛紡織工場有了更細更軟更便宜的羊毛,才能以較低成本紡織出更精美的羊毛製品,不光毛氈、毛毯,還有羊毛面料的衣物,這種高價值的毛紡織品,才會給從業者帶來豐厚利潤。
而只有豐厚的利潤,才會讓毛紡織工場主為此瘋狂,瘋狂到“羊吃人”成為現實。
中原以及草原的“本土羊”,毛質大多較粗、硬,只適合做成毛氈、毛毯,想要製作更精美的紡織品很麻煩,成本居高不下。
這是宇文溫派人經過仔細調查之後得出的結論,所以他若是要大力發展毛紡織業,讓草原變成中原朝廷的“正資產”,就得想辦法引進“外來羊”。
最出名的毛用羊,當然是大名鼎鼎的“美利奴”羊,然而這個時代有沒有“美利奴”羊還不知道,所以宇文溫只能退而求其次。
他選擇讓“中間商賺差價”,向粟特商隊“下訂單”,重金收購產毛量高的“外來羊”。
這種“外來羊”現在取名為“細毛羊”,來自極西之地的波斯和拂,眼下就有一群細毛羊在御苑裡吃草,比起“本土羊”,這種細毛羊的產毛量明顯有優勢。
而細毛羊的羊毛柔軟纖細,能紡出質量更好的毛線,織出更精美、更柔軟的織品,賣出更好的價錢,為從業者帶來更高的利潤。
宇文溫對自己的小小成就頗為滿意,開始自吹自擂:“朕花費重金購得的這些細毛羊,如今已經順利繁衍,隴右地區已經開始飼養,這幾年來飼養規模漸漸擴大,而並朔地區亦開始飼養。”
“現在,你要經營遼西,就帶著這些細毛羊去,在當地大量養殖,爭取飼養規模逐年遞增,為發展遼西的毛紡織業打基礎。”
楊濟看著這些細毛羊,對天子重金買羊發展民生的行為頗為感慨:“陛下的心意,微臣明白了,微臣謝陛下賜羊。”
宇文溫聞言覺得莫名其妙:“賜羊?這裡的羊是種羊,一隻也不許帶走。”
“啊?”
“啊?朕只是讓你來這裡看看,認一認何為細毛羊,免得去提貨時被人騙了....”宇文溫此時一臉防賊的表情,“你,拿著貨單去商社領細毛羊,裝作買,高調一點,讓大家都知道。”
楊濟想不通這是何意,宇文溫的思路過於跳脫,他跟不上,只能老實請示:“微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古有蘇武北海牧羊以明志,今有楊總管遼西牧羊平眾怒,看看,此舉有沒有一種...”宇文溫抬起右手,在胸前握拳輕輕一揮:“有沒有一種讓人極其解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