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內附蕃族必須逐漸“歸化”,而不是一直保留原有習俗,自成體系。
而對於遼西、遼東地區生活的大量蕃族,首先要武力威懾,然後就是大規模移民實邊。
沒錯,把遼西、遼東變成漢民佔多數的地區,然後以強大的經濟、軍事、文化實力,強勢同化遼西、遼東各地蕃族。
沒有什麼城傍,沒有什麼拉一派打一派,一切都以“自身”為主,就像朝廷如今在南中正在做的事情那樣。
李唐在南中為了打壓爨氏、六詔而扶持南詔,結果搞出南詔這頭猛虎;李成梁在遼東年年用兵,拉一派打一派,當時效果不錯,結果最後養活為患。
所以楊濟給出的答案,就是既然養虎必然為患,索性就不養,靠自己人來解決問題。
宇文溫聽著到這裡開始提問:“那麼,何為自己人?”
楊濟胸有成竹的回答:“回陛下,自然是幽燕乃至河北各地的百姓,朝廷給予大力支援,組織大量無地百姓到遼西、遼東拓荒、定居,當然,這些開拓隊伍都要適當武裝...”
“官府牽頭組織團練,讓定居點有火炮,火槍,足以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使得各地定居點能夠自保,又派官軍不時討伐不臣之輩,二三十年之後,遼西、遼東情形必然大有改觀。”
宇文溫又問:“說得好有道理,二三十年,朝廷為了開發南中得花上數十年,還得平定草原,防禦吐蕃,繼續鞏固嶺表交廣,在這種情況下兼顧遼西、遼東,那就是東南西北都全了。”
宇文溫說到這裡,摸了摸腰間玉帶:“錢不夠,勒緊褲腰帶能省出一些救急,又不夠,又勒,還是不夠,再勒..再勒的話,人就要斷氣了。”
楊濟聞言厚著臉皮拍馬屁:“陛下說過的,錢能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對啊,錢呢?東南西北到處燒錢,朕從哪裡弄來這麼多錢?莫非買官鬻爵不成?”
宇文溫開始裝瘋賣傻,楊濟也跟著一起瘋:“陛下英明神武,只要稍作安排,任何問題必然迎刃而解!”
“你如此諂媚逢迎,風骨呢?氣節呢?”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啊!”
面對楊濟的肉麻吹捧,宇文溫放棄了繞圈圈:“好..好吧,朕趕時間,不說那麼廢話,你說得沒錯,養虎為患,靠人不如靠己,想要遼西、遼東平靖,還是得靠自己人才行。“
“讓百姓去遼西、未來去遼東,沒有一點好處,傻瓜才會去,而朝廷不可能無休止的往遼西、遼東投錢卻一點實惠都沒有...“
“南中好歹有大銅礦,還是益州至交州道必經之處,遼西和遼東,如今是苦寒之地,光靠販賣人參、皮貨的收益就像讓朝廷不至於太虧,這終究不現實。”
宇文溫說著說著,拿出一籃沉甸甸的資料,還有各種“提貨單”:“你這一去遼西,肩負重任,困難重重,朕自然要賜些法寶與你防身。”
“多謝陛下!”楊濟拿著聖旨和資料,如同孫猴子拿到了定海神針(金箍棒),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他此去遼西,恐怕要在那裡待上很長一段時間,只有靠著天子的強力支援,他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大幹一場。
楊濟到遼西是為宇文溫打基礎,為日後朝廷經營遼西、遼東做準備,所以宇文溫該給的支援分毫不少,當然,為了對外表示楊濟是被“貶出京城”,支援算是暗地裡給。
明面上,楊濟是被他罵得狗血淋頭,不等過年就被趕出京城,帶著小貓三五隻到營州喝西北風。
“你這笑眯眯的出去,讓人看見影響不好。”宇文溫擺擺手,板起臉來:“你犯了眾怒,還不知悔改!立刻、馬上、趕緊灰溜溜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