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維寧右側,是堂弟宇文珪、宇文瑑,同樣“披堅執銳”,作為右翼,隨著前鋒“踏陣”。
還有一名幼童,年紀七八歲,也是一身武將打扮,戴著三翎盔(插著三根翎毛的捐盔)、手中揮舞著竹刀,哇哇大叫,興奮得滿面通紅。
這位的輩分最高,是宇文維寧兄弟幾個的“堂叔”、“叔叔”,所以是中軍主將,領著一群年紀相仿、騎著果下馬、戴著單翎盔的伴當,作為中軍主將“壓陣”。
一群果下馬騎兵在衝鋒(速度不算快),相互間拉開距離免得撞在一起,浩浩蕩蕩殺來,蕭九娘瞧得明白,趕緊扯住韁繩讓道。
眼睜睜看著這群騎兵“呼嘯而過”,將帶代表著敵軍的一群稻草人“砍翻”,然後中軍主將親自“拔旗”,隨後激動得不斷搖旗,“部下們”也激動得歡呼雀躍。
這位“堂叔”正要帶領部下“迂迴”,去“燒”敵軍糧倉,卻聽得鑼聲響起,原來是有人“鳴金”,讓他們“收兵”。
蕭九娘見著小傢伙們像模像樣的“收兵回營”,不由得莞爾,下了馬,向著敲鑼“鳴金”的宇文溫走去。
宇文溫見著面頰紅撲撲的愛妃走來,把鑼交給侍女,接過毛巾,遞給蕭九娘:“趕緊擦擦汗,喝些湯飲。”
“嗯。”
兩人並排向“宿營地”走去,手拉著手,而“得勝歸來”的“將士們”,正興高采烈的規劃下一次“進攻”。
“堂叔”宇文皛,為杞武王宇文亮幼子,是宇文溫的堂弟(弟弟),雖然年紀小,按輩分是宇文溫諸子、諸侄的叔叔。
如今的皇宮內苑,成了“兒童遊樂場”,不僅有“果下馬騎兵”,還有“滑板少年”、“拓展少年”,這一切,都是宇文溫精心安排的。
他要讓兒子們、侄子們、堂弟(弟弟)有個快樂的童年,這些小傢伙們,不該早早就戴上各種成人強加的枷鎖。
宇文溫不想重蹈宇文邕的覆轍,不想靠著棍棒教育,教育出一個比一個差的敗家子。
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日後被兒子輕輕鬆鬆敗光。
“得勝歸來”的小傢伙們沸反盈天,宇文溫又不好過去板臉,免得大家拘謹,於是早已準備就緒的貴妃楊麗華、昭儀張麗華,領著宮女端著各種點心、飲品來“犒軍”。
坐在一邊的宇文溫,看著興奮不已的宇文皛,有些感慨。
宇文皛年幼喪父,沒有享受太多父愛,不過有兄長(宇文明)照顧,平日裡在杞王府玩耍,倒也自在。
然而好景不長,宇文明薨了,杞王府一片縞素,宇文皛的幾個侄子宇文理、宇文珪、宇文瑑要守孝三年,不可能陪著宇文皛玩。
所以宇文溫承擔起責任,讓堂弟(弟弟)宇文皛入宮,和年紀相仿的宇文維寧等人玩耍。
一開始,宇文皛放不開,有些拘束,不過畢竟少年心性,見著五花八門的玩具和遊樂設施,很快就樂此不彼。
如今結束守喪的宇文珪、宇文瑑也加入進來,內苑天天都有小傢伙們歡快的笑聲。
宇文溫對此覺得很滿意,小傢伙們過得很快樂,不枉費他的一番心血。
既然是宗親,那麼至少年幼時能夠玩在一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至於長大成人之後,相互間是否關係融洽,已經不是宇文溫能夠干涉的了。
此時此刻,見著宇文皛高興,宇文溫也高興,他知道生父的遺願,是打算把宇文皛過繼給已故的邵國公宇文胄,繼承邵國公一系的香火。
不對,不是邵國公,應該是邵(國)王了。
這件事,宇文溫覺得不急,等宇文皛長大些再說。
和宇文皛有關係的另一件事情,相對來說比較麻煩,宇文溫在考慮是不是要解決,或者視而不見。
那就是長安城裡,如今有兩個宇文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