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好(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好(續) (1 / 2)

會談在繼續,王頍藉助一份份資料,向宇文溫介紹高句麗國內的官制,高句麗據說自中原漢時起就立國,迄今五六百年,其官制已經成型。

總體來說,高句麗的官制分成兩種官系:兄系官職,使者系官職。

大概一百五六十年前,元魏時,魏使李敖出使高句麗,回來後作了報告,對高句麗國內情況作了介紹,其內容流傳下來。

據其所述,高句麗國內官名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等官職。

按照後來齊國以及周國對高句麗的瞭解,高句麗如今的官職是大對盧,接下來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烏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屬、仙人、襦薩共十三等。

然而,按照南朝的檔案記載,高句麗國內官制,大概是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加、主簿、優臺、使者、皂衣、先人。

高句麗素來與南朝往來不斷,自晉以來,宋、齊、梁、陳,高句麗都經常派出使者乘船赴海南下,抵達建康朝見南朝皇帝。

所以南朝歷代朝廷對於高句麗的瞭解應該不淺,所以其記載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南朝、北朝對高句麗國內官制的描述,相同之處有對盧、使者和先人(仙人),其他就有明顯分別,到底誰對誰錯,說不清楚。

不過宇文溫認為這可能是同一發音不同翻譯的結果,畢竟高句麗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中原各國對其國內官職的讀音進行翻譯,因為官話語調不同,音譯過來多少會有出入。

類似於後世對於足球明星“Beckham”名字的翻譯,內地翻譯成“貝克漢姆”,香港翻譯成“碧鹹”,如果沒有看到英文名字,會讓不明真相的人以為這是兩個人。

一想到老帥哥,一想到足球,宇文溫腦海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世界盃不知到多少屆了?

也不知天台上擠不擠....

乾咳一聲後,宇文溫收起思緒,繼續聽王頍介紹高句麗情況。

市舶司以耽羅島為據點,展開對東海各國的海上貿易,數年下來,業績不錯,貿易額逐年上漲,吸引了青徐沿海各地越來越多的船主參與海貿。

而市舶司藉著做海貿的便利條件,對東海各國國內情況進行刺探,這也是市舶司的一項重要使命。

東海以東的倭國,對周國比較友好,其國內情況,市舶司可以透過正式的官方往來進行了解。

百濟因為和周國發生過沖突,其藩屬耽羅又被周國搶走,雖然迫於軍事壓力開放了港口,也和周國往來做買賣,但提防心很重,其國內情況對於市舶司來說,有些模模糊糊。

各種訊息都有,問題是這些訊息之間經常相互矛盾,所以百濟國內的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百濟是這樣,新羅也差不多,雖然百濟和新羅如今相互敵視,時不時交戰,新羅也想借助周國的力量對付百濟,但對方卻很精明,對市舶司的商人防範很嚴。

所以,新羅國內的情況,實際上市舶司也只是知道個大概。

百濟和新羅對市舶司虛與委蛇,實力更強、幅員更遼闊的高句麗,自然不會對周國的市舶司有好臉色。

高句麗需要透過和市舶司做買賣,購買大量中原特產,也願意向市舶司銷售其國內產出,但戒備心很重,一直都在提防。

高句麗會派出船隻,滿載其國內特產到琅琊港和市舶司進行貿易,雖然雙方貿易額逐年增長,但迄今為止,市舶司的商人、官員,沒有一個能光明正大地踏上高句麗的國土。

而抵達琅琊港的高句麗人,戒備心很重,面對提問經常左顧右盼而言其他,經常裝瘋賣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