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建康城東北,北籬門外軍營,箭樓上,豫章王陳叔英用千里鏡觀察對面的周軍軍營,雖然距離有些遠,但在千里鏡的幫助下,他還是能看清敵營的大概情形。
千里鏡確實是個好東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讓人有千里眼。
當然,千里只是個形容詞,這種當年從周軍那裡繳獲的器具,對於行軍打仗確實很有幫助。
陳叔英觀察著敵營,暫時沒發現什麼異常,對方今日很“老實”,卻不知其主帥打得是何種主意。
雖然無法未卜先知,但陳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氣,對方就無機可乘。
昨日京口淪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議事,議定的結果就是堅守建康,不能急於出戰以免落入對方全套。
不宣而戰的周軍,聲稱陳國屠殺寓居建康的周人,對於陳國使者的解釋置若罔聞,對方明擺著要進攻,那麼己方就不能如其所願,先堅守城池,挫一挫對方銳氣再說。
陳叔英帶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籬門外紮營掘壕,與靠著蔣山紮營的周軍對峙。
打仗,要儘可能主動些,不能別人來挑戰自己就應戰,陳叔英打定主意,要靠著壕溝和壁壘,讓來犯之敵無計可施。
只要等得馳援的兵馬抵達建康,憑藉兵力優勢,就能讓敵軍知難而退。
敵人只是佔據京口,前有建康後有廣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從建康出擊的兵馬步步為營,逼近京口,對方必然站不住腳,乘船東逃。
趕走了這股敵軍,朝廷就能從容調動兵馬,應對極有可能從淮北以及長江上游進犯的周軍主力。
陳叔英不知道陳國能否抵禦周國的進攻,但總得先把眼前這隻周軍擊敗再說,又觀察了一陣子,落日餘暉消失在地平線上,夜幕隨後降臨。
夜裡四處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視線也明顯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時機,而建康的外籬多為木柵,不是城牆,很容易被人突破。
所以即便是夜裡,也不能大意。
該做的部署都已經做了,陳叔英看著夜幕中的蔣山,看看夜色中的曠野,轉身走下箭樓。
。。。。。。
夜,雷鳴聲驚動了龍舟山守軍,睡眼惺忪的將士們紛紛循聲望去,卻見東面北籬門、東南面東籬門附近火光大作,雷聲陣陣,呼喊聲震天。
雷聲,實際上是轟天雷爆炸時發出的聲音,北籬門、東籬門此時有大量轟天雷爆炸,這意味著佔據蔣山的周軍發動夜襲,此時正在攻打兩處籬門。
但即便戰事再緊急,龍舟山守軍也不能輕易調動,這是命令,誰也不能違抗。
龍舟山位於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間改名龍舟山,山南是樂遊苑,為皇家園林,此時在山邊紮營的陳軍負責防禦建康北大門,不能輕易離開。
龍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側湖畔不在陳軍控制之中,一旦敵軍乘船橫渡玄武湖南下,不僅威脅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會威脅到臺城,因為臺城本身就位於健康城北。
所以,龍舟山陳軍的責任很重,雖然龍舟山東面不遠就是北籬門,有宗室豫章王親自坐鎮,但除非情況緊急,守軍就不能輕易離開龍舟山。
北籬門、東籬門打得再熱鬧,自然有城內兵馬趕去增援,輪不到龍舟山守軍去救急,而正是因為這樣,越要提防北面玄武湖方向動靜。
龍舟山下有水寨,雖然規模不大,但有戰船,白天時陳軍戰船在玄武湖上巡視,沒發現湖畔有周軍造船的痕跡。
按說對方即便來個聲東擊西,夜間佯攻東籬門、實攻龍舟山,能夠泅水南下的周兵,數量多不到哪裡去。
當然,夜間搞偷襲時用兵貴精不貴多,如果周軍真的偷襲龍舟山,派來必然是驍勇之士,所以龍舟山陳軍不敢掉以輕心,東面動靜越大,他們就越把注意力集中在玄武湖面上。
果不其然,黑乎乎的湖面上,漸漸有了動靜,因為月光暗淡,陳軍將士雖然看不太清楚湖面,卻能模模糊糊看見湖面上有一個個黑影漸漸靠近。
有人正在泅水靠近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