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頭,一片狼藉,許多臨時武裝起來的流氓、地痞,“富貴夢”剛開始就結束了,官軍士兵很快就擊潰了一群群烏合之眾,漸漸控制住了城內局勢。
城中多處冒起的濃煙,漸漸消散,不再有讓人驚心動魄的雷聲響起,卻有時不時響起的呼喊聲,讓百姓愈發忐忑不安起來。
那是巡街計程車兵不住大喊,告知居民們待在家中不要出來,不要輕易上街,即便上街也禁止三人以上同行,否則以意圖不軌論處。
聽著這些喊聲,又聯想到先前那接連炸響的雷聲,還有城中多處冒起來的濃煙,許多人意識到城裡出大事了,而皇宮方向的動靜,讓他們愈發擔心起來。
搞不好,這是一次宮變,而會是誰笑到最後?
皇宮外的人們,惶恐不安的等著結果,而皇宮內太極殿上,結果已經見分曉。
未來皇后之父、英國公梁叔諧的人頭,如今就擺在百官面前,與此同時,天子近臣、弒君逆賊劉居士,靜靜躺在玉階前,已經沒了氣息。
意圖挾持長公主作困獸斗的劉居士,在和禁軍士兵打鬥中身亡。
天子的另一名近臣、內史、褒國公世子宇文化及,還有其他幾名侍衛,眾口一詞指認,劉居士往天子所飲醒酒湯放了東西。
那東西是椒鹽,或者說宇文化及等人以為劉居士當時放的是椒鹽。
天子喜歡以椒鹽給飲食調味,故而劉居士隨身攜帶一個小瓷瓶,其中裝著椒鹽,以備天子不時所需,宇文化及等人都習以為常。
故而方才劉居士拿出小瓷瓶給醒酒湯調味,宇文化及等人沒有阻止。
未曾料,劉居士往湯里加的不是椒鹽,天子喝下醒酒湯之後,竟然吐血身亡。
宇文化及聲淚俱下的哭訴著,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內情大概說了一遍,大家都知道,他是天子最信任的人之一,說出來的話自然有很強的說服力。
接著,又有禁軍將領指著梁叔諧的人頭,把方才在肅章門外發生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首先是皇宮玄武門遭到馬車所載轟天雷襲擊,宮內禁軍緊急增援玄武門,未曾料東門——肅章門隨後遭到猛烈進攻,幸虧守門禁軍早有準備,才沒讓逆賊得逞。
攻打肅章門的逆賊中計,被賺入皇宮之後傷亡慘重,逆賊首領倉皇逃跑,卻被聞訊趕來的兵馬截殺,直到此時,禁軍才知道這首領竟然是英國公梁叔諧。
短短一炷香時間,經由宇文化及和禁軍將領的簡單說明,文武白官大概弄清楚今日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一,杞王遇刺,刺客是一名舞伎,其真實身份還需追查;
第二,天子遇刺,逆賊是劉居士;
第三,英國公梁叔諧率領私兵攻打皇宮,圖謀不軌。
三件事幾乎是同時發生,說明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而幕後主使所圖甚大。
同時刺殺杞王和天子,這就意味著主謀是要謀朝篡位,想要趁著杞王、天子身亡之際,兵臨太極殿,威逼文武百官屈服,進而挾持皇子,圖謀不軌。
僅僅按著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公梁叔諧應該就是主謀,而天子近臣劉居士,是從犯,至於還有哪些人是從犯,恐怕得大索全城才知道。
當然,如今身處太極殿內的官員之中,也許有梁叔諧的同黨也說不一定。
而這,正是大司馬、杞王世子宇文明所擔心的。
杞王遇刺生死未卜、天子遇刺駕崩,發生瞭如此嚴重事件,宇文明有理由、有資格出來主持局面
作為杞王世子,他有理由緝拿兇手,為父報仇;作為宗室,值此天子駕崩、皇子年幼之際,他有資格臨危受命,站出來匡扶社稷。
作為大司馬,他有資格調動軍隊,護衛皇宮和京城,搜捕逆賊同黨,避免事態擴大。
但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太極殿的禁軍,才是宇文明真正的“大義”:面對殺氣騰騰的禁軍士兵,誰敢不服?
更別說,殿內除了禁軍,官員之中還有杞王一系的人,他們同樣能給予宇文明有力的支援。
所以,宇文明接下來做出的決定,沒人有異議:關閉宮門,今日參加元會的文武官員,暫時留在宮裡,以防不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