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六十八章 三角貿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三角貿易 (2 / 2)

北洋海域,一艘海船要做買賣賺錢,流程大概如下:

從琅琊港、淮口港出發,滿載著冰塊、以及各種手工製品(絲綢、瓷器、玻璃製品、鐵製品等),出海南下,在長江入海口附近直接南下,抵達夷洲雞籠,這是三角的一邊。

海船在雞籠卸下所有冰塊,部分手工製品,收取貨款(以香藥為主,是從廣州由專門船隻運輸過來),再裝上抵價的生口(奴隸),沿著雞籠東北方向的“島鏈”,抵達琉球。

在琉球出售一定量的香藥、生口,島上土人會以海產來交換,其中有珊瑚等常見海產,還有珍貴的鯨脂。

每年的冬季到來年春季,琉球南側海域有大量鯨魚出現,市舶司已經在琉球設立據點,要和土人一起獵殺鯨魚,然後熬製鯨脂,所以屆時琉球的特產裡,會有充足的鯨脂。

據說鯨脂就是古時所稱“人魚油”,可以點燈,是長明燈的燃料,而鯨脂燃燒起來沒有煙,是很名貴的燈油。

在琉球用香藥換鯨脂的海船,沿著珍珠鏈般的“島鏈”繼續東北前進,其間可以藉助名為“黑潮”的洋流航行,省時省力,數日內就能抵達倭國的筑紫大島(竹斯國)南端。

繼續往東北走,可以抵達倭國的難波津,但因為難波津距離倭國國都很近,對方比較忌諱,所以船隻在筑紫大島南端向西北走,沿海岸航行,可抵達倭國博多港。

在那裡,船隻將所有奴隸、部分手工製品、香料、鯨脂卸下,換取倭國的黃金白銀以及硫磺、昆布,倭國收購的奴隸,會投入到礦山,開採更多的白銀。

從雞籠經琉球到博多,這是三角形的第二條邊。

在博多休整完畢的海船,滿載貨物出港向西航行,抵達耽羅島,在那裡,用剩下的香藥、手工製品以及部分鯨脂,收購百濟、新羅船隻運來的海產,譬如昆布。

休息完畢的海船,走西北方向的沿海航線,抵達青州總管府最東端的成山角,返回琅琊港。

從博多經耽羅、成山角到琅琊,是三角形的第三個邊。

這一趟下來,走的都是相對安全的航線,避開了東海深處的“滾塗浪”,沿途有海岸或者島嶼,可以讓船隻避風,可行性很高。

這樣的三角貿易,船隻一般是當年一月出海,回來時,是五月左右,儘可能避開風暴頻繁夏秋季節,安全很多。

而一艘海船走這樣的三角航線進行貿易,只要不發生海難,一趟下來,獲利不低於十倍,這樣的利潤,足以讓人瘋狂。

當然,船主也可以選擇簡單一點的航線,利潤下降,耗時也沒那麼久。

至於嶺表需要的冰塊、手工製品,以及中原需要的香藥、象牙等奇珍異寶,市舶司會組織專門的船隊進行南北運輸,中途分一些在雞籠,作為中轉。

這些船隊不參與北洋和南洋海域的三角貿易,而所有海船進行海貿時,都要在在市舶司各貿易據點的監督、引導下進行,不得惡意競爭,不得惡意壓價以至於把“行情”搞砸。

看到這裡,元巖放下放大鏡,看著輿圖和一堆資料,欲言又止。

如此規模的海上貿易,僅僅是北洋海域的“三角航線”,就使得市舶司必須配備足夠的吏員和軍隊(水師),才能確保雞籠、琉球、博多、耽羅這幾個貿易據點的正常運轉,才能保證航線不被海寇襲擾。

北洋海域是這樣,更別說南洋海域了。

這就意味著,市舶司會變成一個龐然大物,不但要擴充人員,還要擴充軍隊(主要是水師),市舶使、豳王宇文溫已經就此上奏朝廷,請求“擴編”,並且進行“改制”。

元巖知道,因為市舶司已經帶來和即將帶來的鉅額利潤,朝廷,是無法否決市舶使這一提議的。

由此,近幾年來頻發舉辦的考試選拔,可能帶來的冗員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