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判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判斷 (1 / 2)

金烏西落,夜幕即將降臨,持續了一日的戰鬥,出現決定性的轉折:東軍中軍被打殘,西軍戰象撞入東軍左翼(左軍)軍陣,這意味著持續了一天的戰鬥就要分出勝負。

所謂三軍,最初的含義是周制的中軍、上軍、下軍,而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其戰線形態就是左、中、右三軍,在中軍無力、左軍被擊破的情況下,東軍最後除了潰敗再無第二種結局。

正是因為如此,東軍開始做最後的堅持,左軍軍陣一面承受著西軍步兵的正面進攻,一面奮力抵抗右側(北側)敵軍戰象的衝撞,另一面的左側(南側)則承受著敵軍騎兵的衝擊。

東軍左翼騎兵一直在和西軍右翼騎兵交戰,而西軍右軍主將、行軍總管韓擒虎率領麾下騎兵和部曲衝陣,東軍騎兵一時間無法攔截。

東軍長矛兵向軍陣左側(南側)外沿移動,要組成抵抗騎兵突擊的防線,而韓擒虎所率騎兵則不住跑動,在調動敵兵的同時尋找敵陣破綻。

他們將馬槊橫於馬背,槊頭對敵,時不時忽然接近敵陣,見著突出陣型的敵兵,趕在長矛捅來之前,橫槊一擊將其刺倒。

這種進攻方式很有效,可以降低敵軍士氣,只要刺倒幾個士兵,其他人就會畏畏縮縮,但如此接近敵陣,風險也很大。

步兵的長兵器通常是矛,長度超過一丈八的矛稱為槊,騎兵有馬槊,而步兵有步槊,兩者的長度相近,從步陣外掠過的騎兵,很容易被步槊捅翻。

韓擒虎久經沙場,藝高人膽大,領著騎兵以這種風險極高的方式去擾亂敵軍軍陣。

敵軍軍陣的“厚度”有數里,韓擒虎策馬疾馳,宛若一陣風從西衝到東,自己刺倒敵陣外沿十餘敵兵,而麾下騎兵無一傷亡。

而他對敵陣的襲擾也顯現出效果:急匆匆前出的長矛兵,還有趕著前出放箭驅散騎兵的弓箭手,擠得陣型開始鬆動。

韓擒虎之後,其外甥李藥王率領的另一支騎兵,藉著這機會斜著撞入敵陣,雖然只是百騎,卻輕易將敵陣外沿‘切掉’一角。

面對叢集的步兵,騎兵的戰術就是蠶食,接連不斷的蠶食讓敵軍士兵產生恐慌,最後陣型散亂、士氣大跌,然後有人熬不住落荒而逃,整個步陣崩潰。

而戰場上大部分的戰果,都是在騎兵追擊潰兵過程中產生的,一開始的相持階段,傷亡佔比反倒不高,在這個階段強行衝擊敵陣,對於騎兵來說得不償失。

此時的東軍左翼軍陣三面受敵,己方護衛側翼的騎兵正與對方騎兵纏鬥,無法有效驅趕襲擾側翼的這些敵騎,而中軍本陣那邊也許是焦頭爛額,沒有派來騎兵支援。

眼見著形勢愈發不妙,東軍士兵們計程車氣越來越低。

左軍局面危在旦夕,位於中軍的尉遲佑耆當然知道,然而他的中軍傷亡慘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眼見著敵軍戰象在進攻左軍側翼,他卻無可奈何。

敵軍騎兵在騷擾,他只能組織長矛兵佈陣防守,沒有更多兵力去支援左軍,而右軍正與敵軍激烈交戰,無論步、騎都無暇分兵去支援友軍。

戰局正在惡化,如果不想辦法扭轉,今日大敗的結局就不可逆轉,尉遲佑耆知道自己要是敗了,後果會愈發嚴重。

廣陵之敗,已經讓官軍實力大損,如今尉遲佑耆手上握著的是黃河以南唯二的野戰主力,另一支在他異母兄尉遲順手上,如果他在淮北敗了,尉遲順很難在河南撐下去。

到時候,局勢一片糜爛,徐州總管府、亳州總管府、青州總管府朝不保夕,在宇文氏的攻勢之下,恐怕黃河以南不再為朝廷所轄。

如此慘敗,會導致尉遲家族大失人心,屆時...

豆大的汗珠順著面頰滑落,尉遲佑耆被壓力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他已經經歷了廣陵之敗,又在無奈之下棄守壽春、鍾離,放棄淮南,如果今日在這裡再吃敗仗,他那裡還有臉回去。

左右將領正心急火燎的佈置防線,沒人得暇對尉遲佑耆鼓氣打勁,就在這時,前方響起號角聲,他抬頭一看,眼前正對面的敵軍中軍方向,有一隻隊伍正列隊推進。

用千里鏡看去,只見落日餘暉下長槍如林,嚴密的方陣上空虎頭旗飄揚,那是宇文溫的虎林軍,正在向己方中軍前進。

虎林軍的威名,尉遲佑耆有所謂耳聞,宇文溫的赫赫戰功,大多和這支軍隊聯絡在一起,對方將這支精銳投入作戰,意味著要一錘定音。

雙手不由自主握成拳,尉遲佑耆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決定,然而他想不出扭轉戰局的辦法來,對方的戰鬥力是實打實的,在這曠野裡,他要如何扭轉戰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