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交錢定做琉璃鏡,琉璃鏡做好以後,可以直接從黃州運往關中,然後由粟特商隊走隴右經由涼州、瓜州至敦煌,在那裡交給另一支商隊帶著,穿過磧西、蔥嶺入河中,再前往遙遠西方的羅馬國。
這是安吐羅和晉陽粟特首領商定好的線路,關鍵在於他要見到宇文溫,而安吐羅也確實要親自面見對方,忙自己的事情。
問題是此舉風險不小,一旦被丞相知道,那是要滿門抄斬的。
。。。。。。
“哈楸!”
宇文溫無緣無故連打了幾個噴嚏,不由得遐想起來,這種情況一般是有人在想他,至於是誰在想,那就不知道了。
也許是遠在西陽的楊麗華、蕭九娘和子女,也許是遠在鄴城的尉遲熾繁和兒子,當然,也可能是在鄴城的尉遲惇,宇文溫知道對方怕是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把他抽筋扒皮。
宇文溫接連壞了尉遲惇的好事,對方恨他入骨理所當然,尉遲四郎這麼恨他,尉遲五郎恨他也是理所當然。
不過尉遲佑耆用不著詛咒宇文溫,因為雙方現在即將拔刀相見,你砍我、我砍你,看誰先被砍死。
汝陰以東、渦陽以西,兩座城池轄區的交界處,此時此刻,宇文溫大軍與尉遲佑耆大軍在曠野裡即將展開決戰。
宇文溫率軍自西邊汝陰而來,尉遲佑耆率軍自東邊渦陽而來,兩軍東西對峙,各自軍陣自北向南展開,旌旗如海,號聲喧天。
宇文溫所布大陣,是以步兵為主的矩形橫陣,步陣居中,兩翼佈置騎兵,這種陣型中規中矩,看起來簡單,但人數多了就不簡單。
大陣被宇文溫名為長虹陣,橫向分左軍、中軍、右軍,縱向分前校、中校、後校,是為一線、二線、三線,二線、三線軍隊即後世所稱預備隊,要依次投入作戰。
前校三陣,以幢(兵力三百)統計,步兵共計四十五幢,為一萬三千五百餘人;中校五陣,步兵共計七十五幢,為二萬二千五百餘人;後校四陣,步兵共計六十幢,為一萬八千餘人。
合計步兵五萬四千餘人左右,其中正規官軍、蠻兵、義兵、宗族兵混雜。
又有左右翼騎兵,亦分前校、中校、後校,護衛大陣左右;又有左右校遊騎,負責外圍遊擊、哨探敵情,與此同時負責驅散敵軍遊騎。
主帥宇文溫坐鎮中軍,以虎林軍督陣兼決戰預備隊,行軍總管楊素領左軍,行軍總管韓擒虎領右軍,行軍總管史萬歲領右翼騎兵,別將薛世雄領左翼騎兵。
數萬人排出的軍陣,士兵和士兵之間有空隙,並不是肩挨著肩,而作戰單位(隊、幢)之間也有五到十步左右的間隙,所以全軍陣型橫向虛實長度超過十里,縱向虛實長度超過四里。
正所謂人數上萬、無邊無際,數萬人排出的大陣,左右看不到頭,指揮起來只能靠旗幟、號角進行協調,發號施令只能靠騎馬往返的傳令兵。
宇文溫看看左右如潮人海,只覺得熱血沸騰,再看看前方規模更大的敵陣,更是興奮得呼吸急促:尉遲佑耆,此戰我定要將你生擒,換回尉遲熾繁和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