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宇文溫為劉楊開啟的“化學”大門,讓他發現了新世界,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在黃州西陽五莊觀,劉楊藉助神奇的分光鏡,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煉丹同道中人,相互間進行大量的經驗交流,還蒐集了大量丹方,其中就包括“點銀術”。
所謂點銀術又稱點白朮,是用雄黃或砒霜將產于丹陽的銅點化為白銀,而在研習了化學之術的劉楊看來,這就是砷和銅合金發生“化學反應”,使其變成白銅,看上去白閃閃,實際不是銀。
這種白銅,劉楊命名為砷白銅,還發現砷白銅放置時間久了會變成棕色,這應該是因為合金內砷元素揮發的緣故,也正是如此,砷白銅有毒性。
大量熔化砷白銅時,產生的含砷氣體會毒死小動物,所以實際使用時要十分小心。
砷白銅不安全,五莊觀的道士們在日復一日的實驗中,又發現另一種白銅,那就是在青銅(銅錫合金)里加入一定量的鉛,再調整錫的含量,會讓新的銅合金呈現白色,如白銀一般。
這樣的白銅,沒有砷白銅那樣的毒性。
有了黃銅(所謂的金),有了白銅(所謂的銀),用類似金銀錯的工藝,將這兩種銅合金鑲嵌起來,做成金銀(黃白)雙色貨幣。
如此一來,製作假幣的難度必然大幅增加,甚至沒人可以仿製出來,這就是西陽王的設想,簡單的幾句話,劉楊花了數年時間才勉強實現。
製作出來的金銀雙色幣,今天勉強透過了耐磨實驗,實驗幣在滾筒裡連續三天不停相互碰撞,雖然碰得坑坑窪窪,但金(黃銅內芯)銀(白銅外環)並未分離。
這就意味著,五莊觀和工坊聯合研究出的金銀錯工藝,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金銀錯工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那麼接下來的攻關目標,就是讓這種雙色幣上的圖案和文字更耐磨,但何時能達到預期目標,沒人說得準,這也許又要花上數年時間才能實現,但西陽王等得起。
雙色幣的樣幣,林有地已經讓趕赴郎主帳前聽令的王府司馬張定髮帶走,而現在,他看著手中那枚雙色幣在發呆,身旁的劉楊亦是如此。
劉楊是現在想技術問題,而林有地是在想成本問題,因為成本問題,才是決定雙色幣有無實用價值的關鍵所在。
林有地知道,製作(鑄造)一枚雙色幣,其成本超過五百文,以後肯定會降到五百文以下,然而郎主宇文溫對雙色幣的要求,是面值最好不大於一百文。
也就是說,必須想方設法改進工藝,讓鑄幣成本降到一百文以下,只有這樣,雙色幣才有實用化的可能,不然真要用來鑄幣,鑄得越多,虧得越多。
這個要求太苛刻,林有地實在想不明白,為何郎主不把這種雙色幣的幣值定為五百文或者一千文(一貫),這樣一來,成本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甚至還能靠鑄幣賺錢。
郎主這麼決定,必然歐郎主的考慮,林有地決得自己照做就行,他身為工坊管事,實際上並不需要為此事操太多心,有專門“技術攻關小組”來對新的金銀錯工藝進行再改良,以降低成本。
將雙色幣的製作工藝實用化,郎主給的期限很寬鬆,幾近於無,大概是對此不報太大的希望,但林有地不會這麼輕易放棄,郎主吩咐他做的事,無論最後能否完成,他都要竭盡全力去做。
看著手中雙色幣,林有地又想:劉觀主用化學之道做出了黃銅、白銅,那麼他能不能用物理之道,大幅降低雙色幣的製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