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溫可以在府裡儘量消弭這樣的區別,但子女們總會長大,到時候會明白什麼是嫡庶之別,這種事情想多了影響心情,所以楊麗華和蕭九娘很快就把話題轉到別處。
張定髮帶回了宇文溫的親筆信,兩人當時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信,得知夫君無恙,不約而同鬆了口氣。
光看信還不夠,她們還問了張定發一些問題,諸如“大王穿得可暖,吃得可好”等,本來還想問多些,只是其夫人劉彩雲在一旁眼巴巴的等著,兩位就只能先“放人”。
張定發身為王府司馬,去年前護衛王妃、世子前往鄴城,後來鄴城那邊出事,王妃、世子被孃家人軟禁,張定發驚險逃生。
他後來去了哪裡,又如何到了懸瓠,重新為宇文溫所差遣,楊麗華和蕭九娘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想知道宇文溫何時能回來。
不久前的元日,王府裡雖然依舊熱鬧,但缺了關鍵的幾個人,氣氛有些淒涼,楊麗華和蕭九娘只能把思念之心壓在心裡,操持家業,帶著子女們繼續過日子。
現在好了,懸瓠之圍已解,宇文溫安然無恙,遲早是要回來的,兩人鬆了口氣,日子也不覺得那麼難熬了。
現在分完了禮物,楊麗華和蕭九娘就在長明燈邊反覆看信,燈光下,即便兩人身著便裝,卻依舊映襯出各自的美貌容顏,一頭青絲在燈光下散發著烏黑的光澤。
時局變幻無常,宇文溫何時回來,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所以兩人只能等,猜個大概。
蕭九娘雖然是梁國公主,但自幼便被送到宮外養育,對於政局不是很懂,所以此時有些疑問,正好問見多識廣的楊麗華。
楊麗華是皇后,太后,但這層身份在王府裡很少人知道,蕭九娘接觸多了,大概猜得出對方經歷不凡,但不會蠢到去問,所以凡事都是以請教的語氣來說。
她從宇文溫的來信裡知道,奸相尉遲惇病重,所以有了個希望,覺得若是奸相病死了,說不定尉遲氏很快就會土崩瓦解,那麼宇文溫很快就會回來,她想聽聽楊麗華的看法。
“你的看法有道理,但這很難說,奸相真要是病死,時局如何發展,要看...看天意如何了。”
楊麗華其實也這麼想,畢竟當權人物的忽然去世,確實會導致形勢大變,能變到何種程度,那可就只有天知道。
當年楊麗華還是皇后時,時常和入宮的外命婦閒聊。聊的都是些家長裡短的事情,藉以打發時間,所以她就聽說過蜀國公尉遲迥的家事。
尉遲迥的原配去世,續絃王氏,因為尉遲迥年紀大了,又寵著王氏,而王氏及其偏心,所以尉遲迥的幾個兒子關係不好,這在長安權貴圈子裡不是秘密。
若是尋常大戶人家,兒子不合大不了分家過,待得父親過世就老死不相往來,可作為掌握最高權力的家族,出現這種事情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尉遲惇若真是突然病逝,尉遲家族會否真的內訌,誰也不敢有十足把握說“會”。
楊麗華不關心外人,只關心自家,王妃和世子被人扣著,宇文溫心裡急,楊麗華知道,然而把希望寄託在敵人發生內訌也不現實。
她覺得還不如期望陳國的表現能夠再出色些,屆時能夠分擔一部分壓力,說不定屆時宇文溫就會‘另有任用’了。
蕭九娘對陳國的情況不清楚,不過她聽說陳國君主是昏君,沉湎酒色、昏庸無道,所以對陳國能夠有最近那及其出色的表現感到困惑。
蕭九孃的困惑,楊麗華無法回答,因為她又不知道建康城裡發生了什麼,不過蕭九娘這麼一說,讓她想起了一個人。
身在建康的另一個“麗華”。
大概是五年多以前,宇文溫從鄴城回山南,為戰亂所阻,於是捨近求遠,繞了遠路。
其過程曲折,經歷頗為離奇,據說路過建康時,見過陳國的張貴妃,楊麗華不知夫君所說是真是假。
她的名字裡有‘麗華’二字,那位張貴妃名字裡也有‘麗華’二字。
想著想著,楊麗華有些走神,耳邊響起宇文溫說過的話。
“嗨,張貴妃確實漂亮,稱得上絕色,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