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的幾首名詩,被譜以琵琶曲,在長安樂坊經年傳唱,歷久彌新,王頍此時彈唱的,是《代淮南王》。
《代淮南王》有兩首詩,其一:
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
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合神丹,戲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璫,鸞歌鳳舞斷君腸。
王頍和著琵琶彈唱,贏得滿堂喝彩,然後就是《代淮南王》其二:
朱城九門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
入君懷,結君佩,怨君恨君恃君愛。
築城思堅劍思利,同盛同衰莫相棄。
這兩首詩,算是和情詩沾邊,所以譜曲之後尤其為樂坊小娘子們所喜愛,從魏分東西時起就在長安樂坊傳唱,一直到現在都是客人們最歡迎的名曲之一。
此時此刻,無論是年歲頗高的李允信、年過四旬的楊素、年不過二十多的陰世師,都對這耳熟能詳的歌曲致以熱烈喝彩,這兩首歌,讓他們想起了在長安的歲月。
還有一個故事。
昔年,魏帝元修不堪忍受權臣高歡的壓迫,西逃入關中,元修皇后是高歡的女兒,當然不會帶著走,他帶在身邊的,是自己的姘頭、堂妹元明月。
元修和元明月公開姘居,但這堂兄妹的禁忌之戀,為世人所不容。
元修到了長安,長安樂坊裡很快就流傳起一首歌,其歌詞就是鮑參軍的《代淮南王》(其二),開頭兩句,就被歌伎們用來諷刺魏帝的禁忌之戀。
“朱城九門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
宇文溫聽得這兩句,心情瞬間低落,先是想到了絕代佳人元明月,然後想到了另一個絕色、小姨子尉遲明月。
當然他此時不是對小姨子有什麼想法,而是想到了明月的姊姊、自己的王妃尉遲熾繁,又想到了世子宇文維城。
自己的老婆兒子被其孃家扣做人質,不知何時才能重逢,搞不好一輩子都見不到面了,如此感覺不是滋味,宇文溫不由得默然,在旁人看來,卻以為這位酒醒了。
王頍當然不知道西陽王的小姨子名字裡居然有明月二字,畢竟女子的名諱一般不為外人知道,雖然尉遲明月之前已被冊立為皇后並昭告天下,但在公眾場合,大家也就知道個“皇后尉遲氏”的名號。
王頍不知道,在場絕大多數人也不知道,所以沒人知道這《代淮南王》(其二)竟然觸動西陽王心事。
王府中尉張魚倒是知道主母妹妹的名諱,當年在安陸時,尉遲明月經常到府裡和宇文娥英玩耍,調皮異常,他作為郎主親隨,時不時被派去陪玩,想不知道也知道了。
但張魚文學功底不行,不知道那兩句詩詞會觸發郎主的心事,不過他察言觀色,覺得郎主要發酒瘋,為了避免場面失控,趕緊向左右使了個臉色,準備架著郎主‘更衣’。
想歸想,以宇文溫的身手,一旦發起酒瘋可不容易制服,張魚等人做好了捱打的準備,就在這時,忽然有士兵跑到堂外,帶來一個驚天訊息。
“將軍!將軍!方才觀察哨通報,城南遠郊,我方援兵到了!!”
“援兵?敵軍十餘萬兵力,會讓援兵靠近?”
“將軍!先過來的是遊騎,想來主力還在後面,正在接近。”
“會不會是敵軍假扮的援兵?”
“不會,遊騎連續施放竄天猴,那動靜錯不了!”
這個訊息,如同巨石入平湖,激起陣陣巨浪,在場的官員、將領,聞言面露喜色,而情緒正低落的宇文溫,聞言也是精神一振。
援兵?援兵!
援兵來了,我要把老婆兒子救回來!
宇文溫的心情瞬間好轉,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一段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